韩凌自出关后,几乎每天都会写信,向黎烨禀明近况。韩凌带领的jūn_duì,从黎国关口出发,行至渭水,又经岐山,路过安州和崤山,一路走得顺畅,未遇敌军,也未遇匪徒,约莫两月后,抵达庸国边境。
黎烨看着手中的书信,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战斗即将打响,成败就在此一举!
庸王早知黎烨派了队人马来进攻庸国,然奇怪的是,他竟未沿路设伏,还让韩凌一行人好端端的走到了自己的边境。韩凌心中有疑,自然不敢贸然行事,便选了处地方,安营扎寨。
黎烨时刻关心着庸国的动向,不敢有半分懈怠,然庸国除了招兵买马外,始终表现出一种消极抵抗的状态。韩凌在信中说,他本想趁着黑夜,攻得渠城,那是庸国的边关城市,算是庸国的第一道防线,然当韩凌带兵冲进渠城时,竟发现渠城早已成为一座空城,没半个人影!韩凌担心这是对手设的空城计,不敢放松警惕,万一成为瓮中之鳖,那可就不妙了。于是,在发觉不妙以后,韩凌迅速带兵撤出,回到营地,继续观察情况,然一连等了五日,也未出现任何端倪,韩凌越发莫名其妙。
黎烨身处黎国,离庸国有几百里远,不知其中情况,自然也无法下任何定论,他心里紧张,天天苦盼韩凌的来信。在第七日后,韩凌知道不能再等,遂带了一小批兵马,进入渠城,进行了全城搜索,确定无任何埋伏后,方才入住城内,并安排防守工事,但他心里始终惴惴不安,要进攻庸国绝非易事,单是自己所带兵马与庸国兵马数量,便是无法比拟的,若打硬仗,他定是赢不了,唯一的方法,只能智取。
庸王一开始直接送他一座空城,无疑扰乱了他的计划。如今,他面临两难的境地,是带走所有兵力,继续向前,还是留下部分兵力守住营地。前者无疑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若是前方有变,自己将被一举歼灭。然后者的结果也并不理想,若前方依旧是空城,那他必定要再留下兵力守城,如此便会拉长战线,削弱兵力,到时应战,必会对己方不利。
黎烨建议再增加兵力,反正黎国兵力尚且够用,再来几人守城,并不是难事。然韩凌断然否决了,黎国内必须要有足够兵力,若敌人暗中偷袭黎国,而国内又没有士兵可以作战,那根本撑不了多久,黎国将会被轻易占领,成为对手的囊中之物。
黎烨心中紧张,但又不懂行兵作战,不敢妄自提议,故只能等韩凌的消息。两日后,他又到来信,韩凌想出折中之法,为保自身周全,定要建立进可攻退可守的局面,在确定渠城乃实实在在的空城后,韩凌决定,放弃城外的营地,以渠城为新的阵地,将所有兵力转移到城内。为成为瓮中之鳖,韩凌专门在渠城方圆百里内进行了搜查,然无论如何搜,周遭始终空无一人,一片荒野,更别谈伏兵。韩凌不想输在心理战上,更不想在此地浪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或许是敌方故意拖延时间的战术。
韩凌并不打算在渠城有过多停留,他命人在城中搜查一圈,发现城里既无粮草,也无余民,这就意味着,城里没有任何物资可作为己方供给。韩凌意识到,若再深入下去,自己将进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尤其是若后方被人围堵,那他将无法获得黎烨送来的物资,而城中又无可用资源,这无疑会是一场无谓的消耗战。韩凌察觉不妙,故写信给黎烨,希望黎烨能备好援军,以支援前线作战。
黎烨挑灯夜读,见韩凌竟在未战之时便申请援军,可想而知前线的情况是多么诡谲。黎烨不敢有所怠慢,立刻选出一名大将,整出五千兵,严阵以待,只要韩凌需要,他们便可立马出发,奔赴沙场。
然之后几天的情况却顺利了许多,暂且缓解了黎烨的焦躁。韩凌留下部分兵力守住渠城,而后自己带领先头部队继续深入敌方腹地。依据计划,他们本是要一路沿西走,因为西边的城镇多为庸国兵力孱弱之处,容易攻打占领。然此时,韩凌改变主意,他选择朝南走,南方正是庸国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