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莱瑞思看着布鲁诺合上了日记,问。
“你打算怎么写?”
“她是个生活的很纯粹的人。”布鲁诺没有直接回答普莱瑞思的问题,顿了顿,又说“丹尼尔与杰奎琳的那段爱情,我希望能尽可能的淡化。”
普莱瑞思挑了挑眉。
“为什么?据我所知,你在《罗丹的情人》里似乎很喜欢用爱情来揭露某些问题。”
“那是因为卡蜜儿就是如此。她的人生是与罗丹绑在一起的。她的所有东西都是罗丹给她的,直至最后她也未能同罗丹摆脱联系。”
布鲁诺的手指拂过日记本的牛皮封面,眼睛微垂,像是在缅怀着什么。
沉默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说“但是杰奎琳不一样,大提琴在她的生命里太重要了,她与卡蜜儿是不同的,她从未将男人放在心里即使是丹尼尔。”
普莱瑞思很赞同布鲁诺说的第一句“大提琴在她的生命里太重要了”,但是却不同意布鲁诺的第二句话。
丹尼尔对于杰奎琳一直是很重要的,但是这种重要并不是爱情上,而是事业上,他们两个一向是彼此事业上的最佳合作伙伴。
普莱瑞思记得,在前世看的报道里,在杰奎琳去世的十几年后,丹尼尔才首次公开谈论杰奎琳,他称赞杰奎琳在艺术上的造诣,却对他们两个的爱情闭口不谈。
丹尼尔是在杰奎琳生病的第二年与法国女钢琴家在巴黎重组家庭的,但是他始终保持着定期回去看望杰奎琳,并且财务上的资助从未停止。
丹尼尔与杰奎琳之间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互相依靠的一种特殊的情感。
艺术上的共鸣让他们结合在一起,但当杰奎琳再也拿不起大提琴时,这种感情就淡了。
丹尼尔一向对自己的人生很有规划,在他与杰奎琳结婚的那几年里,杰奎琳在他的带动下达上了事业的巅峰。
普莱瑞思一直不觉得爱情是什么牢固的东西,引起爱情的因素有很多,事业上的互助,爱好上的相似,以及人生理念上的一致,但在她的认识里,没有谁是会平白无故的爱上一个人的。
爱情的前提是共鸣。
“你想要拍什么样的主题?”布鲁诺问。
普莱瑞思思忖许久,答。
“杰奎琳和她的大提琴。”
回答里并没有丹尼尔或者是杰奎琳的爱情。
普莱瑞思停顿了一会儿,又继续补充。
“我想要拍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关于本体的传记片,关于人物本身的挚爱,关于人物在追求挚爱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就像《美丽心灵》一样,在《美丽心灵》里,主角约翰纳什的挚爱是数学,所以他只讲了一件事,那就是数学,我认为这种剧本的能量密度并不比那些非要观察天才阴暗面的电影要来的差。”
布鲁诺想了想,点了点头“我大概明白你是什么意思了。”
“所以多长时间能写好?”普莱瑞思问。
“一个月。”布鲁诺答。
普莱瑞思看了看日历。“最多20天。”
布鲁诺挑了挑眉“那就二十天。”
**
新电影的名字暂定为《杰奎琳杜普蕾》,未等剧本写好,普莱瑞思便开始了招募演员。
与《绿灯侠》不同,新电影的拍摄制作经将全由她与阿诺德的工作室“newwa/ve”承担。
阿诺德一共给普莱瑞思的新电影划了300w美金,这对于小成本艺术电影是绰绰有余了,但是300w成本的前提是演员不能请的太大牌,或者大牌的演员愿意自降片酬。
一般来说,普通的文艺导演都会倾向于后者,因为文艺片本来就小众票房不高,需要用演员本身来拉起一部分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