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阿诺德站了起来,看向窗外“专属于文艺片与哲理商业电影的新公司。”
“这些可都是小众电影,能成功吗?”
“卢米埃尔兄弟将电影这项技术带到爱迪生面前时,爱迪生也说这是一项小众的产品,拒绝投资。”阿诺德顿了顿“而现在、不过百年光景,它已然成为了文化经济的最大来源。”
普莱瑞思仍有些疑虑。
她曾经也有将文艺片做成商业化的冲动,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法国新浪潮、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德国新电影.........曾经的欧洲是如此的辉煌,可现在呢?毫无美感的好莱坞还不是成为了世界电影的主流?
文艺片与商业片谁才是主流?这早就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了,好莱坞的兴盛、与欧洲电影的衰败早就说明了这一切。
这是比不了的。欧洲那套各种蒙太奇的意向终究是比不了好莱坞的视觉轰炸、以及所谓好莱坞三镜头法则客观镜头、半主观镜头、主观镜头。
沉默许久,普莱瑞思说。
“您的这个例子,并不能使我抛下一切不确定因素来从事这样一个陌生的行业。我需要知道的更多些,就比如您的目标是什么,这样一个不生产任何主流电影的电影公司你的目标在哪里?仅仅是在好莱坞有一席之地还是成为六大之外的新兴资本?如果是前者,您又是为什么要单独出来干呢,我认为华纳就可以解决您的所有需求。如果是后者.........你明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有什么不可能的。”阿诺德挑了挑眉,默认了他的计划方向是后者。
“法国全盘文艺的电影拍摄的后果已经在新浪潮后的这几十年里明显的表现了出来好莱坞将它远远的摔下去了,在商业化与行业化的市场氛围里,商业片与爆米花电影才有绝对的优势。”
“那是法国努力的方向错了。”阿诺德说“在文艺至死前,那些自诩清高的法国人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影模式体系,文艺片天然的劣势决定了它并不能成为一件商品出售在世界各地,但商业片不一样、它本就是为了市场而生的电影模式,这就是法国失败的地方所在。”
“你是说法国人在坚持文艺前没有足够的市场铺垫?那你呢?你现在要创立一个完全文艺片的电影公司能在好莱坞立足吗?”
听闻此话,阿诺德勾起了唇角,并没有直接回答普莱瑞思的问题,只是说。
“在韦恩斯坦倒下之前,的确,我并没有把握。
但现在。我有九成。”
韦恩斯坦?
他想占去韦恩斯坦本来的市场份额?
好莱坞一年要拍多少电影?
又有多少与韦恩斯坦有关的文艺电影?
答案是明显的,好莱坞大半的文艺电影都有韦恩斯坦的身影,即使韦恩斯坦的人品不怎么样,但他在电影上的造诣是毋庸置疑的,他提拔了数位优秀的文艺片导演,大名鼎鼎的文艺片导演罗伯马歇尔便是韦恩斯坦一手提拔上来的,更不用说数不胜数的气质独特的女星。
在好莱坞,韦恩斯坦几乎可以成为文艺片的代言,而现在,这个代言倒下了........
演员们总需要冲奥,韦恩斯坦的离开或许会使他们短时间内找不到好电影来演,但是这种情况并不会很久,那些忌惮着韦恩斯坦余威的好莱坞资本在确认韦恩斯坦再也威胁不了他们时,就会很快将这部分宝地占为己有..........就像侵略者无耻的瓜分侵略赢得的土地。
如果她现在想要进入资本界的话,现在的确是用文艺片打入资本层面的最佳时期,毕竟其他公司还有可能忌惮韦恩斯坦重新归来而止步不前,但作为揭发韦恩斯坦劣迹的她根本就不怕,既然已经得罪了,那就不妨得罪的多一点,由她出面接手韦恩斯坦的产业,再适合不过了..........
想到这里,普莱瑞思开始明白了为什么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