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打算去售票处好好理论一番,为什么不告知观众‘换男主演’的事情?
你以为随便找个胖点儿的萨摩耶,染成黑白色当熊猫就可以应付大家了吗?骗子!
你这不是做虚假广告吗?!
还有一部分观众认为,台上表演的演员很不容易,不想中途退场,那样显得太过失礼。
所以,他们打算忍耐一下。可在接下来的整个演出过程中,他们都不发一言,既不鼓掌,也不说话。
最的第二幕和最热闹的第三幕就这样在一片古怪的安静中结束了。
当演员们又一次站在舞台上大合唱,按照正常顺序,开始鞠躬答谢观众的时候,面前只有走了一半,稍显空荡荡的剧院,和一些冷漠注视他们的观众们。
这气氛尴尬极了。
苏珊娜和阿莱西奥那样经验丰富的演员,此时都流露出了一抹不自在的神色。
剩下的那些观众们在演员们第一次鞠躬答谢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
但这次,他们不是鼓掌叫好,而是带着一脸‘终于熬到头了’的难耐表情,毫不犹豫地迅速朝着外面走去。
所有演员都没心情胡闹了,他们对着观众们离去的背影,持续、尴尬地再次缓缓鞠躬。
然后,任由象征结束的帷幕慢慢拉起。
整个场面,恍如一出黑白色调的讽刺哑剧。
“可能是这场的观众是老观众,已经看腻了。”一位管理人员这么牵强地解释着说。
他还自我安慰地补充说:“下场,下场有新观众就好了。”
于是,接着第二场,第三场……
观众一次比一次少,虽然始终会有人买票进场,但稀稀拉拉地坐不满整个剧院。
演员们也开始渐渐疲惫。
不是身体上的疲惫,而是源于神的疲惫。
观众们给予的负面情绪和冷漠,就好像是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他们的肩膀上,开始让他们提不起兴致,歌声也开始显得有气无力。
直到一个演员突然唱错了歌词,而底下观众就和没听到一样的冷淡时……
演出开始逐渐出现了崩盘。
明明排练了几百遍,明明演出过好多回。
但像是中邪了一般,跳舞摔跟头,唱歌破音,时不时还有说错台词的情况……
等好不容易艰难地结束演出,回到冷冷清清的后台……
再也没有鲜花和礼品,再也没有拥挤在台阶上。密密麻麻站在走廊里,热情地追着演员,感动无比地说‘谢谢你们的表演,你们唱的太好太好了’的观众了。
所有人都如同迷路的孩子一般望着伯尔曼导演,好像是在问: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和之前演的,真的是同一出戏吗?
史密斯大剧院不得不做出一个重大的调整。
他们调低了戏票的价格,薄利多销,终于在感恩节前的演出季最后几天,得到了相对满意的上座率。
但这和演出前预想的火爆场面,是截然相反的结果。
“怎么会出这么大的问题?你们不是说这出戏很火爆吗?”
小史密斯先生得知此噩耗,不由得急急忙忙赶来问。
他本来都放弃了改建史密斯大剧院的想法,可没想到事情的发展,是如此的瞬息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