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也是不错。
燕想了下措辞:“我学问有限,又不曾跟着名师学习,能得解元已是万幸,京城中名师辈出,我若能有幸寻到一位,也正好利用这半年专心学问,好应付春闱和殿试,这才想着早些去京城。”
姜松口气,心里盼着他早些去:“那夫君何时出发?我也好让人帮着拾行李,要带的东西怕是不少,到时夫君雇几辆马车去京,默然静然也要带去,夫君要不要带两个丫鬟伺候着,另外夫君也可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姨母的。”
“丫鬟就不必带着。”燕板着脸:“你很想我早些去。”
有苦不能言呐,她呐呐道:“自然不是的,我只是担心夫君,一会儿过去谨兰院同爹娘说声。”
“三天后出发吧。”
姜去谨兰院将这一消息告知爹娘,许氏忙着让下人们帮着拾东西,清理物件,要带的物件不少,许氏也不愿女婿去京城吃苦,打算路上多带些银票,去京城买座宅子,往后女婿若真是进翰林院,怕是要跟着过去的,总不能让夫妻两人长久分隔两地。
姜清禄想的多一些,“怎么提前几个月去京城?”
“夫君说是想去京城寻个名师,这半年安心学问。”姜慢慢说道。
这话也挺有道理的,姜清禄暗想道,既如此,便先让女婿去京城吧。
府中开始忙碌起来,忙着拾行李,外头递进来的帖子也一并都拒掉。
燕还有些事情,出门拜访几位儒家先生,到伴晚才回府,一回皎月院见庭院里搁着几箱的东西,他见状都忍不住失笑:“这是做什么去,又不是搬家,哪里需要这么多的物件,带两身换洗的衣裳,把默然静然两个小厮带上便好了。”
这些物件都是许氏和姜用一整日的时间拾出来的,吃穿用度都有,箱子底下还压着一个锦盒,里头放着一根百年人参还有二万两的银票,简直是大方的不成。
许氏累着一天,早早回谨兰院歇下,姜还站在廊庑下指使着丫鬟们把箱子都抬进屋子里去,听见燕的话就柔声笑起来:“自然要准备妥当一些,夫君此趟去京乃重中之重的大事儿,马虎不得,除了默然静然两个小厮,丫鬟粗使婆子都要带上十几个。”
丫鬟和粗使婆子是姜清禄让带上的,他多了些心眼,默然静然这两个小厮送给女婿,他半点不会过问,也让两名小厮只能对姑爷忠诚。这位姑爷也会调,教人,把默然静然调,教的极好,嘴巴严实的很。他是想着姑爷去京城,万一出什么事儿,他不用问两个小厮,却能问问这些丫鬟婆子,就算姑爷搁京城耐不住,挑个通房丫鬟也至少是姜宅的。
燕不再同她争辩,当着丫鬟们的面牵着她的手进房,“可用了晚膳?”
姜摇头:“还不曾,等着夫君回来一块用,东西虽整理好,趁着天儿好,这两日赶紧搬出来多晒晒。”
两人进去食案旁坐下,丫鬟鱼贯而入摆上膳食,姜还在跟他唠叨:“东西到时候让着奴仆们走水路送去京城,夫君同两个小厮可先走官道,这样也快些,身上多带些银票,去到京城先置办一间宅子安置下来。”
燕没有反对,去到京城他亦不愿住在尚书府,况且这么些年过去,他也不知先生近况,打算打探下京城的情况再做决定。
用过晚膳,两人梳洗歇息,姜先洗好的,绞干发就躺在床榻上,缩在床角里不动,今日忙了一整天,都快把昨儿夜里的事情忘记,现在两人独处,她便不自觉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