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河北省函城国纺二厂家属院曹家,来了位不速之客。
半下午,楼上楼下的邻居们都凑在了楼下,一边交换八卦,一边时不时往老曹家半开的厨房窗户上瞧瞧,看看能有新进展吗?
老曹家是国纺二厂的坐地户,打从有这个厂子开始,就在这儿工作。曹爷爷退休了就传给了曹爸爸,曹爸爸去世后,就让曹老大曹玉武顶替了。职位跟他爹和爷爷一样,单位锅炉房的锅炉工,活挺脏,但搁不住是正式工,一个月能拿42块钱,曹玉武扬眉吐气得很。
曹家这一代还有个二儿子,叫曹玉文,他自小学习好,曹爸爸原本打算得好好的,老大顶替,老二考学,就跟他们的名字一样,一文一武,老曹家祖坟就冒了青烟了。
但可惜这曹玉文成绩是真不错,只是时运不济,刚上高中,就赶上上山下乡,书本都没摸热,就背着铺盖卷去了东北,一呆就是12年。这期间,曹玉武结婚生子,曹玉文却始终单身一人,曹老太太郭玉芬边哄着大孙子曹飞,边想着小儿子,快成了院里的祥林嫂。
好在今年曹玉文终于给了准信,说是能回来了,打一个月前,郭玉芬就开始张罗。
吃的穿的都好说,但住是大问题。这屋子是当年曹爸爸分的,一共就两室一廊,平时大儿夫妻住大屋,她带着孙子住小屋,只能说将就好,再来个汉子,可太挤了。
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孙子跟大儿住,她跟二儿子挤一屋,虽说大儿媳妇李桂香不同意吧,但她终究镇压了下去这屋是曹爸爸留给两个儿子的,没道理老大家全占了,再说,这院里不都是这么住着呢!人家一间屋能住祖孙三代,这么比起来,他们家条件可好多了,你不愿意,你出去住啊。
李桂香是个小学老师。这年头,老师虽然听着金贵,可穷得叮当响,她工作小十年了,每月工资也就刚刚27块钱,比曹玉武差远了,自然没底气。瞧着老太太边说边拿着个扫把敲打,就偃旗息鼓了。
就这么着,老太太将房间也拾好了,饭食也准备好了,连拖鞋,毛巾牙刷都买了新的,总归是件喜洋洋的事儿。
谁知道竟出了岔子呢。
曹玉文不是自己回来的,他带回来个六七岁的小男孩。
这个一栋楼上住着,谁家那点零碎事逃的出邻居的耳朵和眼睛。
这二十八岁的曹玉文牵着那个萝卜头一进家属院,他们就全知道了。在听见老曹家李桂香猛然撩起嗓子喊了半句你说他是谁。这事就明摆着不对了。
几个人凑在一起边扑杀扇子边议论,“你说这不是玉文的吧,长的不太像,但岁数差不多,兴许随妈呢。”
另一个摇头,“要是他结婚有儿了,能不告诉他妈,郭姐可急了好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