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门口第三只看门石狮子。
夕阳西沉,月上柳梢。
王府门口的青石板路上终于缓缓驶来一辆双骑马车。
那马车装饰素朴毫不起眼,只有前帘布上绣着的一个“崔”字说明主人的身份。
王府看门的童役喜气洋洋地振臂高呼:“幸原公子来了幸原公子来了”
李衍本是倚着石狮底座环着手臂打瞌睡,听了此番动静这才惊醒,额头差点没磕到他的新朋友看门石狮。
双骑马车不紧不慢地向王府驶来,李衍立即大惊失色,连忙合上大门奔回前厅。
前厅的宾客们等得昏昏欲睡,抬眼一看,只见李衍慌里慌张地跑进来一路冲上主座。
端王殿下先是扶正头冠,抖平衣袖,整理前襟,再唤侍女取来铜镜自照,待确认仪容万无一失之后,端王挥挥手,侍女捧着铜镜悄然退下,端王便襟危坐敛容肃目,端的是云淡风轻不屑一顾的高洁架子。
宾客们面上不显,心里都暗自好笑。
端王殿下已经十七岁了,只因长辈太过宠爱,所以养成了这种一望见底的孩童性子。陈宛太后深谋远虑,却不知“先成家后立业”的道理。与其千方百计给端王殿下寻个名动家乡的才子幕僚,不如帮他找个有才情懂礼节的王妃才是正经。
不过,这天下的道理虽然多的一箩筐都装不下,却没有一条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就说“先成家后立业”这条罢,若说端王的小孩性格是由于没娶王妃的缘故,那么崔渚今年弱冠也没有婚配,人家怎么就能成了人中龙凤幸原公子呢?
说到底,一个人能不能成事,不是靠娶老婆转性改运,而是靠自己的品格造化。
幸原公子的马车既已到王府门口,宾客们早已熄灭的兴致又重新燃起。
正当人们伸长了脖子等着瞻仰幸原公子的才情仪容时,那看门的童役却着急忙慌地跑到了前厅。
端王近侍李世荣忙去询问,那小童附耳说了几句,李世荣脸色一白神色僵硬。端王坐在主位上等得心急火燎,李世荣打发走小童,走进前厅往地上一跪,颤声道:“禀殿下,幸原公子身体抱恙,今日不能参宴了。”
什么?幸原公子居然生病了?
宾客们交头接耳纷纷议论,好似聒噪群鸦。
李衍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刚理整齐的头冠都歪了一歪:“你说什么?什么叫身体抱恙?说清楚点!”
李世荣道:“幸原公子的书童刚刚来传话,说是崔公子连夜赶路受了风寒,他们进了城先是去了医馆才来的王府。公子这会儿烧得不省人事连路都走不动了,下马车还要人抱着呢。”
李衍气得脸红脖子粗,崔渚又不是本王新娶的小媳妇儿,还要人抱着才肯过门了?
坐在首席的陈宛府孙老夫子劝道:“幸原居北,陈宛在南;幸原干燥,陈宛阴湿。崔公子离乡背井车马劳顿,身体恐怕是吃不消了。还望殿□□恤照拂,待公子病情好转,我等再来拜访。”
孙老夫子一牵头,其余宾客们皆应声。不到片刻,偌大的前厅就空了。
可怜李衍为这场接风宴忙碌了是多日,还未来得及布菜斟酒,筵席就这么草草结束了。
眼望空荡荡的前厅,手握空荡荡的酒杯,面前摆着空荡荡的金漆木器,李衍胸腔中满满当当的憋着一股燎原怒火,恨不得把那该死的表哥生吞入腹!
李衍一个人坐在主位上生着闷气,正在王府道观修行的陈宛太后不知怎么知道了前厅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