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啊。
儿子伯玉是有打算的。其实,想来儿子的主意也是不错的。
那些外命妇们的子嗣,再是如何?怕是如今啊,也多是想当了驸马爷吧?
可人品咋样不提,荣娘觉得,缓一缓吧。
宣文元年,秋。
这个秋还算得平静的。
当然。
东屠国与新罗国的旧有势力之间,一些小争端还是不断的。
入了冬,天凉了。
汉京城下了雪。
雪后的汉京城,是银装素裹,别有韵味了。
荣娘在这等时节里。
她是没旁的心思,只是当了她的富贵闲人。
若论起来,对于女儿玉娘的婚事,她更在意了。因为,她与女儿商谈后,女儿玉娘显然懂得了“哥哥”刘长石的打算。
打心眼里。
刘玉娘自然是乐意的。
对于姑姑这些日子啊,那些为了表弟知源打算。刘玉娘是看在眼底的。
富贵荣华,谁真能割舍了?
瞧瞧姑母天天来奉承了王祖母,为了什么?
除了母女感情外,也是想为表弟知源多一些将来的依靠。人心啊……
当然,刘玉娘小时候,是在建业城长大的。她自然懂得,当年与现在,那天大的区别所在。人啊,岂会看不透,这中间的懊妙?
除非真是傻子。
可刘玉娘不傻的。
于是。“哥哥”刘长石的美意,爹娘的一些安排,刘玉娘自然是接受了。她自然也是愿意着,嫁一个有本事的夫婿。
过了宣文元年,进入了宣文二年的春。
春,三月初一日,荣娘的三十四岁的生辰。三月初三日,刘之烨二十九岁的生辰。
入了夏时。
七月初一日。则是东屠国的万寿节。
当然,明面上。刘长石是十九岁的生辰,朝廷上下,一起庆贺。实则,这一天的刘伯玉跟刘玉娘,都是过了十四岁的生辰日。
万寿节。
汉京城的王宫内,自然是举行了宫宴。
这一回。
那教坊司里,还是专门举行了庆贺的歌舞。
若论起来,也是绝美动人。
不过。
刘长石是不在意的。当然,王后付明月还是瞧出了,一些人的失落。对此,她是高高的笑了,浅浅的弧度里,表明了她的好心情。
这一晚。
王与王后,自然是一些赏了天上的玉兔,望了那皎洁的银玉盘。
“一年一度,真快的时光啊。”
付明月是真这般感慨的。
刘长石是缺了一些情趣的人。当然,他也不是真傻,什么真不懂得。他只是懒得理会罢了。
不过,这会儿,正是醒酒之时。
所以,哪怕君王与王后赏月了,也是喝得醒酒汤。
“想起当初与明月你初识,确实一晃经年。”刘长石同意了妻子的话。
“我真高兴,今个儿……”付明月是笑的开心。她握了夫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