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旧案,金枝恐怕也不会遭人毒手,因此今时今日,即便是儿臣为了替金枝,也该做出一个了结了。”
“你说为了程金枝?”周帝闻言脸上诧异之色更甚,“这件案子怎么会和程金枝扯上关系?”
“因为抓走金枝的人,正是看准了她是儿臣的软肋,所以想以她为要挟,让儿臣做这件案子的替罪羔羊。但是好巧不巧,就在那个人以为儿臣一定会亲自来向父皇认罪奸,以为他就要奸计得逞之时,儿臣却在昨夜得到一位好心之人的密报,最终赶到火场把人救下。既然计划失败,那个人恼羞成怒,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杀光所有人灭口好一了百了。”
高珩不紧不慢地说着,满意地看着周帝脸上的表情一点点从阴沉,愤怒,再到震惊。
良久之后,这才面色沉寂却掷地有声地道出一句。
“儿臣想,父皇此刻心里想必已经知道,儿臣口子所指的那个人,到底是谁了吧?”
第三百八十七章大失所望
高珩的话字句沉重,在周帝听来更是无比地惊心刺耳。
不仅是因为他所说的这些事实与太子方才所述有天地之差,更是因为这其中描述的关于太子的种种恶行,每一件是难以轻饶的重罪。
此时此刻,周帝只能在心里万般希望,太子并没有参与这一切。
就算这些年来他犯下过许多细小的过错,但是在这个仍旧还对他寄予期望的父亲心里。
还是愿意相信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大奸大恶之事。
然而高珩并没有给周帝过多喘息的时间和余地,而是调转眸色,随即带着一种感激和托付的眼神看向了身旁的元熹公主。
望着高珩这不同于以往任何的时候的,毫无冰冷和敌意,甚至还透着一丝光亮的深眸,元熹公主只觉心间如沐春风。
在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绪以后,便上前一步神情肃然地朝着周帝恭敬地俯下了身子。
虽然心中难还是觉得紧张与矛盾,可为了高珩,她还是道出了当年那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即便元熹公主没有直接参与过三年前太子在渡风关与元鹏的那场和谈,但好在之前听元鹏讲起过此事,又听程金枝清楚地描述过这件官银旧案的始末。
虽然不能将所有细节都一一道出,可单单只是说出这件事的大致轮廓,就足以让周帝心间震颤,脸色大变,猛然站起身来双手扶住了案几。
“你…你说太子当年之所仅花一天的时日就劝服你们大楚撤并还朝,是因为他给了你们一笔万两黄金作为劝和的厚礼?”
周帝难以置信地瞪着元熹公主,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气息很是紊乱急促,吓得一旁的宦官急忙给他递去茶水连连安抚。
在看到元熹公主点头之后,只闻茶盏落地发出了清脆的碎裂声。
而这声声响,在周帝看来更像是心底某样他坚持和守护已久的事物终于在消磨中趋于破碎。
一片片细碎却锋利的碎片直直地扎在心尖上。
除了疼痛,更多的则是一种深重的失望与悲凉。
只见周帝肩膀一垮,怔怔地坐回龙椅上,眼神空洞地停留在一处,满目皆是怅然若失的凄然。
在场所有人都看得分明,这种看似无动于衷的平静与沉默,却远比周帝雷霆大怒的高声呵斥要沉重凌厉百倍。
从表面上看来,周楚两方谈和一事和官银旧案似乎并无直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