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内是宫灯高悬,明亮如昼。太子爱卿果真是站在梨花木书案的后头,一边默念着《道德经》,一边用小楷抄写在宣纸上,铁划银钩一笔而下,如行云流水,美不胜。
真不知是不是总被太子师罚抄书的关系,他的字是所有皇族子嗣里写得最好的,算是歪打正着吧。
“殿下,这说的是什么呀?”帮他研磨的是一个绿衣小太监,叫小德子,今年才七岁,却古灵怪的,他的小眼睛瞪着爱卿写下的小字,好奇地问。
“就是说……唔……”太子师当初怎么讲解来着,爱卿歪着束金冠的小脑袋,用毛笔尾端频频搔头,嘀咕道,“就是说……天子要依律治国,打仗要出奇制胜,不可以惊扰百姓,等等啦……”
怕小德子越问越多自己解释不了,爱卿又道,“唉,反正都是些高深的道理,我说给你听,你也不懂,还是别吵我啦。”
“是,殿下。”小德子卖力地替太子磨墨,书案上堆着这么厚的一叠白纸,这罚抄恐怕要抄到半夜吧。
爱卿又写满一张纸后,放下笔,转了转酸涩僵硬的脖子,还扭了扭腰,又一次问小德子,“景侍卫还没回宫吗?”
“没有吧,前殿的春汐姐姐说了,景侍卫回来,就会让他立刻来书房见太子的。”小德子递上一盏新沏的冰糖红枣茶给太子,“殿下,您渴了吧?歇歇在写。”
“嗯……他到底跑哪里去了?”爱卿苦皱着脸,才端起青瓷茶碗,就听得外头一声嘹亮通报,“太子殿下,景侍卫到了。”
“呵呵,他终于回来了!”搁下毛笔,爱卿就像一只欢快的小兔子,直奔殿门而去,留下小德子慌忙地替他拾毛笔、纸张,才写好的字可不能弄脏了,还得拿去给皇后瞧呢。
爱卿兴冲冲地来到门口时,皎洁的月色下,那一抹高大的身影正迈入殿槛,他二话不说,就冲了过去,“瑞瑞!”
那可真是一蹦三尺高,不过来人很轻松就抱住了他的腰,仰起头,看着爱卿那染着墨迹的清秀脸孔。
“殿下,抱歉,属下回来晚了。”
景霆瑞比太子年长九岁,如今已十九,不仅是东宫的带刀侍卫,还因为武艺高超,为人刚正不阿,而备受皇帝重用,常让他帮助刑部、吏部,出宫调查一些案件。
不过,他毕竟是太子殿的人,所以景霆瑞每次奉旨出宫,爱卿就很不愉快,那简直是盼星星,盼月亮般地等他回来。
连煌夜也会吃醋地抱着他道,“卿儿,你的侍卫朕只是借用一下,他虽出宫去了,但还有朕陪着你,不是吗?”
“父皇,那是不同的。”爱卿总会那样回答,可到底是哪里不同,他自个儿也说不清。
自从他记事起,景霆瑞就陪在他身边了,景霆瑞的存在就像围绕他的阳光、空气、花草树木般理所当然。只要他一不见,爱卿就浑身不自在,坐立难安,可现在不比儿时,只要他一哭闹,父皇就主动把景侍卫塞给他,这能成功止住他的眼泪,且百试百灵!
现在,他已经长大了,只能忍,忍到景霆瑞回宫见他,哭鼻子这种事情,他是再也不会做了。
“哼,你也知道回来晚了?”虽然心里一直担心着景霆瑞的安危,可是爱卿此刻却也板起脸来,“你心里是只有父皇,没有我了!”
“怎么会,太子殿下您在属下心中,永远是第一位的。”景霆瑞在旁人眼里,虽然长得极俊,却不爱说话,也不爱搭理人,给人的感觉像一大块冰,还时不时地透出一股拒人千里的寒气。
但是,他在太子面前,尤其是无旁人时,他的眼神也好,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