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了他的学堂。
其中李副将家的孙子,也就是李明忠的儿子是特例,但这个特例也不好干。探花郎只教经义和诗赋,最喜欢从四书五经中抽一句出来让人当堂讲解思路,若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一题就是他当日的作业,隔日就得交上来。
钟涵学富五车,当年在旬师门下便是如此学习,这番依葫芦画瓢照搬到了学堂中,也没想着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李秉善是走后门进来的,比起旁人更是哀声载道。原本他想着和夫子年龄相近,若是能一起喝酒听戏混个脸熟,夫子日后应是能放他们一马,偏偏钟涵身上戴孝,想干些什么都不行。
这一日轮到李秉善在李副将房里伺疾,他就抱怨了几句,说是律法不外乎人情,这位京城来的钟探花可真行,拿了他们家的好处,却不肯放一放水。李副将一向最疼长孙,李秉善也没想过不能在爷爷面前抱怨夫子,话赶话就把钟涵的情况说了出来,病榻上的李副将就知道汶县来了一位京中宁远侯府的嫡系子弟。
他久病在床,眼中却突然光大盛。
钟涵突然接到了李副将府的帖子,也不意外。梦中李副将得知他到了汶县后,也是立即就与他接近,当年他爹身死前许是泄露了些什么,李副将当时一直在拿话刺探他,只是后头见着钟涵确实不知情才作罢。这一番他到了汶县后在街上结识了李明忠,还以为李副将会立时找上来,却没想到李副将居然会生了大病,让他措手不及。
钟涵以守孝不能登门为由,回绝了李副将的邀请。李副将却再次相邀,钟涵对着送帖子上门的李明忠直言道:“不是在下故意拿乔,而是李伯父身子病弱,在下身上戴孝,怕冲撞了伯父。”
李明忠挠了挠脑袋,难为情道:“贤弟是知礼之人,只是家父说他与宁远侯府有些渊源,贤弟也知晓,人老了就容易固执己见,为兄实在难以劝阻。”李明忠也是不好意思,钟涵虽对他有所求,但为人处事却颇有大家风范,李明忠与他互相欣赏,绝不想仗势欺人。
只是李副将却不依不饶,最终还自己想了个法子,说让钟涵在李府外的一处宅子与他相见,钟涵这才答应了下来,他心中想着,拒绝了三次,这老狐狸该是要上钩了。
第72章父死之谜
人逢喜事神爽,李副将在得知宁远侯府的人真的到了汶县之后,身体居然一日日地好了起来。
他年纪大了,几个月前从马上摔下来后就一直缠绵病榻,大夫几次下了病危通知都是险死还生。
李副将作为李家的老祖宗,子孙们都生怕他去了一家子得丁忧,简直是千般法子都使了出来,求医问药,布施祈福,李明忠甚至在佛前许愿,只要父亲得以脱险,他就为庙里所有神佛重铸金身。
或许冥冥中真的有天意,李副将命不该绝,宁远侯府几个字,就跟救命仙丹一般,解了他多年的郁结,硬生生把他从阎王殿的生死薄里拉了回来。
等到了和钟涵相约之日,李副将在儿子的搀扶下,居然能大喘着粗气一步步走入花厅之中。
钟涵作为晚辈,已是事先在里头等着了。两人初次见面,彼此心中都有些震惊。
李副将有些感叹,面前之人,是真的像那位光风霁月的钟侯爷,眉眼、神色、气质,都与他当年所见之人一般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