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盖聂从城墙东北面缒城而出,与廉业等人私下会见,将公子嘉白天与诸军商议的守城之策系数告知他们。百金勇士的四名头领也都在中军帐中。听说边军将会南下,众人先是惊讶不已,随后士气大振。廉业点头道:“此计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眼下也只有动用这支最后的力量,才有望在燕国援军赶到之前守住王都。”他想了想,又迟疑道:“但在十日之内赶到邯郸城,这未太过仓促。边军虽训练有素,行动如风,但从接到调令、整备辎重到列队出发,至少需要二三日;再急行南下,即便能在七八日内赶到,想必也是疲敝不堪了。此时若遭遇围城秦军,正好令敌人以逸待劳。盖兄弟,若你有机会面见公子,最好向他谏言此事:我等必将奋死守城,边军的行程若是赶得太急,反将不利。”
盖聂将长剑横在膝上,右手缓缓敲打着剑柄,道:“我恐怕,公子嘉并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此时间无误,只是地点不对边军从雁门出发,十日内到达邯郸太过匆忙,赶往代地却是绰绰有余。”
廉业皱眉道:“哦?这是何意?”
“公子嘉说起他守城的诸项安排,似乎准备充分,井井有条,但其中至少有三处疑点。这其一,便是命边军在十日内南下。两万边军是赵国最后的锐战力,以公子嘉的明能干,自应慎之又慎,而不该疲敝我军,将他们白白送入虎口。其二是城中的粮草。据公子所说,城中余粮大约还可支持半年,而燕国的援军只需三个月便能赶到,六个月对三个月,听上去万无一失,但实际上,这三个月只是虚数。燕国地处偏远,太子丹毕竟还不是国君,国内矛盾重重;如果援军三个月内不能到,要拖上更久,而城中因为先前容纳了一些流民,粮谷消耗加快,这一进一出之间,即便有六个月的余粮都显得十分拮据。在这种情况下,先前公子嘉竟然会暗中安排输运粮草至代郡,并且对自己的嫡系部队亦隐瞒了这一点,实在可疑。其三,公子嘉本是十分怕死的人”
说到这里,廉业不禁好奇道:“你怎知道他怕死?”
“即便与自己的亲信将领议事,他身边都跟着至少三名顶尖高手,其中两人更是藏在暗处,如果有人图谋不轨,恐怕刚拔出剑便会被那些暗卫处死。”盖聂道,“以此人之谨慎,竟会亲自守卫最危险的北门,其中涵义必不简单。”
“所以,你方才说起他‘真正的计划’……”
盖聂凝重道:“在下推测,公子嘉根本不打算与城共存亡。但他也不愿开城降秦,所以计划离开邯郸,逃往代郡。所以他才要提前准备粮草物资,充实代地的仓库。而他调动边军,也是为了在代地接应,使之能安全地进入城池中;亲自守北门,则是为了不被其他门的守军发现,取最短的路线冲出包围。”
诸将听他这般猜想,均觉难以置信,然而语中又有十分合理之处,令人不得不信。这时朱队头领黄利忽然出声问道:“不对,如果他计划逃离邯郸,何不早逃?直至今日,秦军还不见踪影,难道不是出城的良机?何必等到兵临城下,方才穿过秦人的重重封锁逃走?”
“公子嘉若走,不会只他一人,必会带上宗室与朝中重臣,车马亲兵,队伍浩大,不易隐藏行迹。秦人出兵的方向是从北至南,而往代郡的方向却是自南往北;若逃走的时机不对,不知在何处会遇上秦人的大军;公子嘉身边的高手再多,一旦在野外遭遇秦军主力,也是必死无疑。然而等到围城之时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