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夏居住在山上,自小陪同阿和师傅长大,如今她每天要到团里面学习就必须要攀过两座山到山下的城镇地方去。
早晨出发,晚上而归。
若换了以前,她是想也想不到自己竟能徒步独自翻过几座大山来回奔波,可生活就是这样,等这些都成为一种习惯与麻木,便再也不觉苦了。
距离厉安心成为名唤‘秋夏’的小姑娘已有一年之久。
不似前两次穿越的记忆缺失,她把秋夏有关的生活技能和记忆全部继承下来小秋夏是拉二胡的马老头从山下捡回来的弃婴,养在家里面顺便当了半个徒弟。
家里除了马老头还有阿照料着她,但阿并不是老头的妻子。奇的是粗鄙外表村妇的阿居然会写一手好字莫说山里,就连山下镇子会写字的女人寥寥无几。
这是一个非常落后贫穷的地方厉安心得出结论。自己曾经到山下询问过情况,现在属于二十一世纪千禧年之后的年份,和前两次相比,穿越背景时间一次比一次靠后。
她不认为是巧合。
故事发生的几个时代背景肯定有着某种联系。
山上山下统称山城,环境地理位置非常闭塞,通往外面的道路只有一条,且弯弯曲曲要走七八十公里的路程。
除却经济文化交通的不发达,山城的自然风景倒是很好。
老实说对于自己此番莫名其妙的穿越,厉安心有些担心的成分,毕竟来之前自己被人打晕,很可能就是被绑架汪白灵一伙的人发现而祸及自身。
只盼厉家两位哥哥给力,尽快发现自己失踪并且在绑匪提出赎金时不要不舍得出钱即可。
撕票什么的,可不好玩。
蜿蜒起伏的峰峦重叠,少女如同兔子般灵动奔跑在其中。
每天的来回运动,哥哥们再也不用担心她体质不好了……哭。
相较于山上的少数居民,山下城镇偏热闹多了。很快她抵达目的地。
推开平瓦房的大木门,少女元气的笑容感染人心,“各位,早上好。”
“秋夏,早上好。”
偌大的礼堂里,十几来人忙活着手上的乐器,偶尔和笑容满面的少女打招呼。
那些人手里,二胡、古筝、琵琶、胡琴、古琴、竹箫等,琳琅满目。
民乐团,是华国近代发展出的一种以华国民族乐器为基础,再学习西方交响乐团的编制而成立乐队类型。民国初年因民国政府提倡,亦称国乐团。在华国内地,又称为民乐团或民族乐团。
民乐团一般分为吹、拉、弹、打四组,除了以拉弦的胡琴对应交响乐团的小提琴、中提琴,并引进了西方的大提琴及低音大提琴来加强低音声部,此外,以唢呐和改进过的扩音笙来代替铜管及木管乐,在打击乐器方面也运用了如定音鼓、军鼓等西洋乐器。
相较于西方交响乐团而言,最大的特色在于弹拨乐器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量中国特色的打击乐器的使用。
小姑娘蹑手蹑脚走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坐下,调皮对周围人笑笑。团里面就数她年纪最轻,整天看见这么青春有活力的姑娘在眼前晃悠撒闹,那些二、三十岁的成员感觉自己心态也变得轻松不少。
厉安心打开自己背上的包囊,一把玄色二胡展现开来。
二胡如何主要看料。新红木杂木最次,其次乌木,老红木、二号檀属于行家使用,最贵的便是小叶子檀制成的二胡,售价五位数不等。当然除了用料,做工、品牌都有讲究,一言难尽。
秋夏的二胡由最次等的乌木手工制造而成,虽比不得马老头的老红木,但毕竟跟了她数年,因而平时养护很是爱惜。
小秋夏的二胡技艺继承马老头,她极有天赋,学了几年就连后者都惊叹是个好料子。
这时一个四十岁戴着圆眼镜的先生进来,“都来齐了吧?”特意看了眼秋夏所在的位置,厉安心知道肯定是因为自己每天最晚抵达集合时间的缘故。
“好,既然人齐,我们就把昨天的曲子练习一次。”
一般而言,民乐团主要是指以60人上下编制的乐团,演奏大型合奏曲及大型协奏曲为主,但部份乐团中会同时设有丝竹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