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千秋宴请百官,秦晟自然在受邀列中,只他来不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像他父亲秦大司马也受了邀请,但他必定是忙于政事,无暇参与东宫寿宴的。
“来了。”堂弟瞥了他一眼,低声道,“坐在左边。”
任星罗闻言扭头看了一眼,见远处席上秦晟正与人谈笑风生,又遗憾地回了视线。
秦、任二人这一世还未正式相会见是见过了的,二人各为权臣之子、皇帝之子,昔年幼时在京师各大宴会里打过招呼、行过礼,但也仅此而已。秦晟入朝后成了个外官,一年到头几乎不在京里,任星罗想见他都难。
前些日子他入京卸了职,皇帝封了他司隶校尉,掌管监察京师王公百官之职,二人的距离一下子近了。
“我以为他也不来了。”任星罗感叹道。
任星罗这话一说,旁人只以为他讥讽有秦家人不赴宫宴。很快“康王讽秦氏”的对话又被添油加醋,插上翅膀飞进了宴席中部分人的耳朵里。
任星罗是浑然不觉他一句话又掀起了什么风波的。此时酒过半巡,殿中绣襦抹额的红衣舞女队又跳起霓裳舞,众人看得入神,忽听殿门前一阵嘈杂,任星罗放下酒盅,侧耳一听,原是有人唱道“皇后至”。只见殿门前一位凤冠朱衣女子款款而来。殿内诸王百官皆是意外之极,连忙起身拜伏,三呼千岁。
任星罗低着头,见皇后凤屐停在殿中,面向主座太子。太子忙道:“母后……”他话未说全,皇后漠然打断道:“不必多礼,起罢。”众人起身,内外肃静,皇后又说:“早晨太子来拜,我未起身。但今日是太子寿辰,我必定是要来贺喜的。”说罢又令身边女官赠贺礼。太子诚惶诚恐地拜谢母后。皇后又道:“也不扰你们喝酒了。”她笑了一声,带诸女官侍女鱼贯而出。
皇后一走,殿内不少人都心有余悸。舞女们接着伴奏乐曲起舞,大多人都无再欣赏之心情了。殿内前座的东宫内属官员不觉痕迹地瞥了主座太子脸色,又去看座席上的康王任星罗,见二人都面如土色,自己亦是神色戚戚。
皇后无礼、越距、跋扈,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现今皇帝式微,秦氏崛起。秦姓的女人自然在宫廷里不立自威。皇后越高傲,越发衬得太子康王等人渺小。
皇后秦氏的姿态,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昔年女皇任梦的嚣张。但秦氏同胞兄弟侄儿众多,想来皇后做不成女皇,至多是做一位公主。这前提是她哥哥大司马秦羲能成事。
又过了一个时辰,太子起身与几位年长的王公一同离席。众人皆拜别太子,千秋宴席便这样被皇后来访搅散了。诸王百官都各自陆续悻悻离场,任星罗跟在人群中,与相熟的堂弟、叔伯告别,再去寻秦晟,已是不见他的踪影。
散宴时已是戌时,天色昏暗,像被泼了墨水。毓庆宫内外太监宫女点起了各处琉璃灯。任星罗找不着秦晟,他又累又倦,打发了跟来淑清宫的康王府太监去同太子禀告,自己便往东宫内别殿走去。他这厢在东宫里逛着,甚至无需侍女引路,因为他对东宫比在康王府还要熟悉。沿途宫女侍卫见了他亦不惊奇,只纷纷行礼。
只因康王未封王别府之前,常常被长兄太子带在身边,自年幼便出入东宫。昔年太子仁厚,不忍幼弟长于妇人之手,他又膝下无子,便将弟弟养在身边,任星罗也因此常住在东宫。说来实则皇子封王别府之前有自己的居所,住在东宫不合礼法,但太子执意如此,皇帝不问琐事,皇后亦无异议,这事就这么定了,可见皇室内部上行下效。直到康王长大,他才搬了出去。
太监黄良寻到他,称太子同意他今夜睡在别殿之中,又说明日再去太子殿中一叙云云。任星罗听了,便让太监随意找了一间空房间,在凳子上坐下。黄良又差遣了东宫的侍女换被褥,任星罗一时半会睡不成,将太监侍女扔下,自个提了一盏琉璃灯走了出去。
任星罗大约有一年半载未来东宫小住,与别殿阔别多日,发觉了多处有改建的样子。如有座亭子拆了,填了一口湖,屋子外墙都新涂了朱漆等等,任星罗贴着墙边,还能隐约嗅见漆味。他越往别殿里行走,灯光越暗。侍女太监们大概是偷懒,没有将别殿琉璃灯都点上。
此时已近秋分,天气转凉,巷中两旁的砖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