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农家子的为官路 > 分卷阅读238

分卷阅读238

最后,泰安帝下最后一道命令,“三个月之内,朕要看到结果,否则,哼!”

泰安帝站起身,挥袖离开。

一旁的太监扬着腔调喊,“退朝!”

百官再次跪一地,“恭送陛下!”

第140章第一百四十章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仿佛一夕之间,晋江民变事件就传遍全天下。

尽管离得远,但以讹传讹之下,仿佛整个大夏已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弄得人心惶惶。

大夏不兴文字狱,也不禁言论,连百姓都能讨论几句时事,所以大街小巷里都是在讨论此事。

连翰林院大多数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同僚们都忍不住谈论了几句。

不过他们只是个小小的官员,连上朝都机会都没有,再怎么愤慨激昂,也传不到上位者的耳朵里。

因造成晋江民变的主犯崔亮道和明家有些沾亲带故,很多看不惯明家的官员指桑骂槐,只差直接指着他们的鼻子骂。其言语之激烈,让明家派系的人听了直跳脚,抻着脖子骂回去。

一时之间整个翰林院吵吵闹闹的。 叶君书倒没有作壁上观,不管怎么说,他也算是有立场的人,置身事外也不好。

不过他并没主动惹事,就是谁朝他怼了,他就有理有据的怼回去,要么怎么说最可怕的是文人的一张嘴,骂人都要引经据典举例说明,叶君书能把对方说得哑口无言,已经很厉害了。

久而久之,没人找他骂了,叶君书乐得清净。

事实上,晋江民变并没有传言的那么夸张,直接主谋已经被押解回京,晋江之地穷苦百姓强抢开仓救济自己,双方死伤者众。

崔亮道早在事发一开始就带着亲信逃亡,幸好被皇帝暗派的人及时捉拿住,才没让他畏罪潜逃。

此时官兵和造反百姓紧张对峙中。

说是造反,但如果过得下去,谁会那么想不开造反呢?自古都是官逼民反啊!

他们老百姓只是想要一条活路而已。

只是走到如今这一步,那些已经拿起武器的百姓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对仗下去。

叶君书感叹,他的老家虽然也是这么贫穷,但幸好并没有贪官污吏,几年前那个……不提也罢。

过了热热闹闹的一天,叶君书拾好东西,正准备回家,就被人通知明掌院让他留一下。

叶君书琢磨了下,猜想对方留他的意思。

联想到今天的大事,叶君书心有所感,十有八九是这事了。

明鹏展对叶君书道:“子舟,跟我来一趟。”

叶君书毫无异议,只应声是。

没多久,明鹏展就让叶君书跟着他去了翰林院的后门,那里已经有两架四人抬的轿子停在那里。

明鹏展进了前面那抬,叶君书便进了后面那抬。

四方遮得严严实实的,叶君书刚坐定轿子轻微晃动了下,被稳稳抬起,随后明显感觉到轿子在移动。

这还是叶君书第一次坐这种人力抬的轿子,挺新奇的。

就是空间没有马车宽敞,且移动不便。

外面基本没什么声音,很是安静,叶君书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侧耳倾听,只听到呼呼的冬风。

不知过了多久,轿子被轻轻放下,叶君书顿了顿,听到外头有人轻声说,“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十里烟火狡童疾驰而过弹指芳菲--昙华顽固的想念不靠谱的大冒险你们是来玩游戏的还是来搞基的新贵与破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