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还有几斤大米,熬粥煮饭可香了,我这就去拿过来!”
“我地里的青菜正鲜嫩,我去摘些回来。”
“我家前两天刚腌了一斤猪肉,正入味呢,我也去拿来。”
“我去抱点柴禾。”
各个叔伯阿姆盘算着自己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迅速往各家去准备拿到叶君书家去。
站在远处的那些陌生官兵,可是随舟小子回来的,肯定需要很多吃食,他们得赶紧准备,不能怠慢了贵客。
叶君书的家在村子深处,靠近山边的外围,从村口过去几乎要穿过整个村子。
一路上乡亲们都簇拥着叶君书走,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趋势,好多小孩好奇的藏在大人身后,盯着那些比县城人还好看的小孩,他们还没见过那么漂亮的小朋友。
叶君书的屋子委托给了明阿姆家看顾,显然他们很用心,即使三年未住人,房子依然新颖,而且干干净净的,院子也没有杂草,仿佛屋主人只是离开了几天。
廖副尉他们远远跟在后头,叶君书到了家门口后,先让他们进来,有荣伯在,乡亲们总不会一窝蜂挤进家里来。
在平伯姆的指挥下,好几个善厨艺的伯姆叔姆将厨房的锅盆刷洗干净后,热火朝天的煮起了午饭。
屋里,叶君书先安顿好了廖副尉他们,随后在大堂和一干叔伯聊天。
明阿姆就带着些人再次扫一下房子,拿出凉席薄被洗了晾晒,晚上就能铺垫。
叶君书他们五月份从京城出发,到今天回到村子,已经是七月份,此时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还有乡亲从地里摘了甜瓜,用清亮的井水洗过,看着就解暑。
荣伯问了叶君书很多科举的事,还有如今的现状,得知叶君书如今已经是官身,而且有两个月假期,脸上的笑容更深了。
“等过两天,村里大办流水席,开祠堂祭祖,挑选黄道吉日立进士碑。”这些事,叶于荣已经在心里想了又想,只求等叶君书回来后,不需浪太多的时间。
“吉日我已看好几个,子舟,你看进士碑是立在咱们叶家祠堂,还是立在村口?”这两个地方他们都已选好位置,只等叶君书确定,就能动土。
叶君书弯弯眉,“全凭荣伯和长辈们做主。”
一个族老就道,“子舟是咱们叶家村的荣耀,如果立在咱们叶家祠堂,难会让其他乡亲有意见,不如就立在村口。”
其他人顿时点头附和,他们的想法一致,认为立在村口最适合。
叶君书便笑道,“长辈们挑选的地方,小子自是没意见。”
除了立进士碑的事,还有就是族田,叶君书也让荣伯帮忙注意。
如今他衣锦还乡,正是该回报乡亲们的时候,买族田这事也一并进行。
叶于荣自是一脸欣慰地应下。
很快,厨房就弄好了午膳,叶君书等人用了后,乡亲们拾好东西才离开。
叶君书一家刚刚回来,正是需要休息的时候,乡亲们识趣的没再打扰。
反正叶君书他们没那么快离开,相处的时间还多得是。
叶君书送走乡亲们,才有时间问廖副尉的安排。
他家虽然是农家大院,土炕宽大,但这么多个汉子一起住,还是有些小了,叶君书不知深感歉意,然后提议让他们到县城住着。
廖副尉浑不在意,更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