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农家子的为官路 > 分卷阅读168

分卷阅读168

考如何不着痕迹的写下与众不同的马屁,太过大众无心意的无法脱颖而出。太过夸大其词的也不行,要言之有物。

不过这个对他来说没太大难度。

只是第二题就让他为难了,题目只有一个字:《二》

而上面还有来自考官的四字特别提示:出自《论语》

看到这道题,叶君书仿佛感受到了主考官那无穷的恶意,会考第一场的科举考试出的题目都是从四书五经中选取的。

既然主考官提示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中带“二”的句子还真有不少,那么究竟是论语中的哪句话呢?

叶君书真是绞尽脑汁,好一会儿才想到了答案,题干应该出自下面这句: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叶君书思索良久,确定自己没有的答题方向没有偏题,才开始继续思考下一题,全部题目有了腹稿后,再在草稿写下答案。

这么多句子为什么就一定是这句话呢?叶君书想,关键就在于这句话“二”是独立断句的。

整本《论语》中虽然有很多带“二”的句子,但唯独这一句,断句的时候只有这一个“二”字,可以单独拿出来做考题……

所以《二》这道题目是要考生回答税负和民生之间的关系……也真难为这个考官了,估计他得把《论语》翻烂了才能想出这样的题目。

之所以在科举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是因为科举框定了范围,只能从四书五经中出题。而四书五经一共就这么些内容,尽管科举三年一考,但是几百年下来,乡试、会试、殿试再加上各种模拟题早就把四书五经的内容全部用完了。

如果再按正常套路出题考生押题的概率就会很大,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主考官们的出题方式真是煞苦心,花样百出。

等叶君书将题目的答案想了个大概,写了前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就到了午饭的时间,中午是米饭和一荤一素,同样是冷掉的,米饭可能是被搅了又搅,显得很松散,也许是怕外头的和里面的人窜通作弊吧。

大冷的天吃冷饭冷菜,脾胃弱一点的人肯定受不了,叶君书饶是自认身强力壮,此时也不敢拿自己的身体赌。

因此他都是先在嘴里含着等饭菜变常温了才咽下去,这样吃不但花时间,也很痛苦,毕竟大锅饭菜的味道,真是一言难尽。

吃完饭叶君书原地踏步走了一会儿,算是活动手脚散步消化。

等了一会儿,躺小床上暖了一下身体,睡个午觉,等下午的时候继续答后面的题目。

到晚上的时候,他的答案就写得差不多了。

晚膳同样是两个烙饼和一碗清水。

说实话,叶君书根本吃不饱,他的饭量还算大,不过他没得挑,也没法提意见。

这些题目总体对他来说不算有太大的难度,第一天就写个大概。晚上的时候气温比白天还低,饶是叶君书这般火力旺盛的,此刻也觉得浑身冰冷,尤其提笔写了一天的手,都要僵住了。

叶君书想了想,还是进了被窝暖身体。

反正时间还很充裕,今晚还是早点休息吧,省得消耗热量。

第二天的时候,叶君书重新将答案润色,昨天没想到的再补充上去,顺便调整一下语序,让其整体看起来更加通顺自然。

因为他想答案想得比较快,不算被难住,所以他还有大把的时间誊抄答案。

叶君书吃完午饭后,不停摩挲双手,让双手暖起来,恢复自然灵活,才开始将答案抄在试卷上。

叶君书这些年也有侧重练习字体,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连老师都赞誉他的字体风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十里烟火狡童疾驰而过弹指芳菲--昙华顽固的想念不靠谱的大冒险你们是来玩游戏的还是来搞基的新贵与破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