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袋打开,里面都是活蹦乱跳的虫子。
没错,就是虫子。
当地山娃娃们除去木头玩具、铁圈、玻璃球,铁圈、陀螺,各种各样虫子可是大家伙儿都玩过的‘玩具’。
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初,九五后城镇娃可能玩的少一些。
女孩子喜欢竹林里的笋子虫。
通常它们在夏季暑假时候最多,把带钩的大爪爪去除,用刷把签签掇在空心的爪爪里面,摇一摇的笋子虫就飞,几只加起来是天然小风扇。
还有一种豆虫,肥肥的绿绿的,有点像毛毛虫,拿在手里凉凉的,手感柔软,菜地里很多,槐树上也可以逮到。
女娃娃们把豆虫养着玩‘过家家’。
男娃娃们放在嘴里,一口下去,满口绿汁,嘎嘣脆,香。
除去豆虫,村里男娃娃的虫子玩具更多。
蟋蟀,斗蛐蛐,装罐子里看谁打架厉害;
或美味炸蝉,可吃可叫可玩,夏季天天逮来加餐;
或害虫天牛,也不知道它有啥用,山娃娃们捉到一个可以炫耀一整天;
蚂蚱,用草绳串在一块,拿树枝逗着玩,看谁的蹦的欢,等玩腻,给村里鸡鸭吃……
林子里环境不同,各类虫子出没。常人虽难捉到,对眼睛犀利的短腿女娃娃,真不算多大难事。
甜妹儿不忘记用小麻袋简单隔离分类,再装在一个大麻袋里。
尽管这样,好战分子诸如蛐蛐儿,还是斗得你死我活,剩下许多‘大将军’。
几个六岁左右山娃娃,心疼接过来,一边走,一边尽量地将它们分开。
“哇哇哇,我要天牛”
“蚂蚱蚂蚱。”
“蛐蛐儿,豆虫。”
……
娃娃们兴高采烈欢呼,嘴里吧啦吧啦报出想要的虫名。
“快点去食堂再分,我还得有带皂角籽、山猕猴桃、野枣、地婆子、嘘嘘儿……”甜妹儿小手一挥,招呼着欢快的村里小豆丁们,快速向西边平坝大食堂奔去。
路上还不忘记介绍小家伙:
“这是小粉团,它是我侄子,以后你们得帮忙看着点儿,别让人欺负了。它刚出生不久,怕冷,喂过奶后,以后咱们在一起玩耍。”
“是,甜老大!”
“小粉团侄子好。”
小豆丁们一窝蜂簇拥在她身后,一双双黑白分明的清澈眸子,期待盯着甜妹儿,叽叽喳喳汇报村里的大大小小事情。
思丫头与晓丫头也闻讯赶到。
前者领着几个山娃娃,逗憨厚老实的温顺大熊猫。后者跟小二黑大海宝等捣蛋鬼一起,对顽皮的小金丝猴特别感兴趣。
对于比新生猫崽大小的小粉团子,山娃娃们倒是没啥兴趣。
看甜老大小心护着的模样,万一用力伤害到侄子,会见到‘恐怖老大’,那可是连解放军叔叔阿姨都打不过的山老大。
至于乖乖跟着跑的山羚羊们,也有几个流清鼻涕豆丁,盯着它们就口水,嘴里嘀咕着一大串‘羊肉’土菜谱名儿。
有一个去过镇上的丫头,哼起今年最流行的轻快小曲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紧接着全村娃娃都唱起来,因为曲调简单,哼唱容易,山间村落响起山娃娃们欢乐的流行童曲儿。
甜妹儿惊讶瞅他们一眼。
这歌相当熟悉。
她却憋着不太敢唱,因为她印象深刻的后半部分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