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问我,我都不会说,这是碧山版狼人杀的升级版。
作者有话要说:叶子:就啾啾啾啾咪~
**
查资料才发现,这时候也是某些家庭成分不好,考大学好时机,有时候真的就赶上那个运气顺风车,至于高考题目,放到现在,那也看一些运气的-_-#
过了这个村,文景深要想读大学,只能等红色时期以后,因为‘成分不好,不宜录取,哪怕你是省状元???’。
尽量在红色时期前前前一些-_-#
毕竟,高考不是年年有,大哥错过多可惜?
而且每个人可以考的专业不一样。
看到一个资料,六二年,因为他没学过外语“俄语或英语”,只能考部分限制的文科专业。
那时侯正好考国歌类似的。
而是他在三年时间恰巧在工作地点报纸上看过,印象深刻,他最后考上师大。
这个是百度里看到某前辈的回忆录,不能够证实是不是真的,因为百度出来的都是理科高考,有俄语或英语,地质科还有地理,我也是醉了。
那时候有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只有成绩差的才考文科,分班有的地方按照学习成绩高低来分文理科-_-#-_-#-_-#
我把不知道真假的老辈回忆作为文中的部分高考基础^_^。
第205章惊喜不间断
“张队长,您回来啦!新同志们,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张队长,白老太太饭菜材料备好,就等你们回来做啦!”
驴车一入村口,村里壮汉子们你推着我、我扯着你,带着几分羞意几分好奇几分激动,慢慢簇拥着围过来。
他们一边热情招呼地同时,还不忘记把瘦驴板车上的队里货物搬下来,准备直接扛到仓库里去。
“解放军大姨,欢迎欢迎,来,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解放军叔叔,不,哥哥,额不,弟弟,嘿嘿嘿。”
“解放军同志……”
这年代也讲究‘兵民一家亲’。
对于身穿军绿色工装的解放军,村民们见到他们,心里十分激动,嘘寒问暖、问东问西,无意间连熟人崔玉涛等都抛到九霄云外,眼里只有对兵人的崇拜。
更别谈稍微有点距离感的教授学生们,幸好还没忘记也递过去几碗热水,这是基本礼貌,而张队长等自家人,别客气,自己去倒啊。
见一群二三十来岁、五大三粗的庄稼汉,对一个十八岁女兵,“小二穿马褂规规矩矩”,乖乖叫解放军大姨,怎么看怎么乐呵。
以陈温教授为代表的一群人,心里通通松一口气,他们倒是有过下乡机会,但没有跟着jūn_rén。
有时白天到某村,三姑六婆七大姨什么,都喜欢来‘摸一摸’文曲星,沾一点文气喜气啥的,还他们狼狈不堪。
如今第一次被‘忽略’,这会儿感觉新奇得很。
总而言之一句话:看热闹,要比被热闹要强。
士兵们本来年纪也不大,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出下乡任务,被一群村民们的热情,弄得手脚不知何处放,求救的目光齐刷刷往张队长身上抛弃。
张队长重重清了清嗓子,对着人群笑骂道:
“让开让开,都让开。新同志们坐一天车,累得不行,肚子里还空空荡荡,你们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