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还是被老妈叫醒,吃一碗汤圆,自家包得,猪肉馅的,叶子吃了十颗-_-#
小时候我能吃十二颗大的。
当然,甜的最多一颗。
桥牌据说列入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舅舅舅妈……长辈全都会,晚辈们半数会。
去年外公生病,我跟一表弟天天跟他凑一桌,打桥牌。
他们赢,叶子输~~~~~~,每次都是我输!
主要大写的数字,我见一次晕一次,老是把几个弄混,今年还是抢先拉着外婆打麻将,嘿嘿嘿嘿。
当然,晚上我准时记得码字。
第162章村里忙拜年
大年初一,从九到十点多,各家各户的鞭炮声接二连三响起,东一处西一角,带着美好的期盼,迎接新的一年。
陆陆续续的鞭炮声,在碧山村上空,久久不愿停息。
拜年时刻,人情来往,正式开始。
关于拜年,碧山村流行一句俗语:
“初一里,初二娘,初三往后亲戚好友到处忙”。
意思是说,年初一主要是在家里与村里拜年,儿孙给父母拜年,村里亲戚好友们拜年。初二女儿到娘家拜年。初三以后则是亲戚好友拜年忙。
别看拜年走亲戚似乎很容易,亲戚多的人家,拜年能一直延续到元宵前后,才能把所有亲戚好友家挨个轮上一遍。而且,送礼、礼、给红包、吃饭喝酒……全部各有讲究,拜年一点都不轻松。
当然,也有应付对策。
亲戚多的人家,家里人口也多,通常都分开拜年,时间也就能挤出来。寻常家亲戚好友间,拜年不一定要人齐,礼到加代表到,也就行了。
诸如,爷爷奶奶作为家中守门辈分最高者,通常都在家里守门,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们,不至于失礼貌。况且,不是谁来都会请客吃饭的,有时只需聊聊天类的。
而父母辈的亲戚,可以一人单独走一家。
至于孙辈们,除去外婆外公类极其亲近的人家,都可自由选择。
当然,山娃娃们特别喜欢拜年。
他们不止给亲戚朋友拜年,还给村里父老乡亲们拜年。
每年大年初一,鞭炮放过之后,再跟着父母把几个村里亲戚好友家走完,然后,娃娃们成为自由人。
七、八个山娃娃们,成群结队,给每家每户拜年。
一进门或院子,大多数娃娃就弯腰高声喊:“爷爷、奶奶、伯爷、伯娘、叔叔、娘娘,拜年发财!新年快乐!”
少数娃娃害羞躲在别人背后。
还有的娃娃嘴巴跟抹蜜糖,吉利话一句一句往外面蹦哒。
对于主人家,有的人会笑嘻嘻回几句祝福、有的人家会给一小把炒瓜子、有的会给半截啪啪纸,有的会给几个木头玩具、有的会给红薯干南瓜片………各种各样的吃食与小玩具,或者祝福。
穷人送祝福,并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最多得到娃娃们的几句嘀咕抱怨,大多数人们都能够理解。
至于微富人家送祝福,可能会被村里碎嘴村们念叨两句。这也少不了几块肉,反正被他们念叨的人一直很多。
总之,大年初一,可是村里娃娃们的丰年。看他们的获,就能猜测到今年村里的秋好坏。
娃娃们在村里转一圈,积少成多,衣裤兜兜里、手里,全是满满的零食或玩具,遇到丰年,转一圈得跑六、七趟家,简直丰满满,令他们激动不已。
当然,娃娃们长得可爱不、穿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