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波《荣耀》水花还没有下去,《提线木偶》跟《生命之战》被外国歌手改编成英文翻唱发行,迅速攀升的音乐榜成绩,又极度强势给顾南沅的音乐天赋做了一波力证。
☆、081耻辱柱
“k.sara翻唱的英文版《marioe(提线木偶)》现如今已经爬上美国音乐榜周榜18了,这打榜势头很猛,有望挤进前十。”
徐娅通知顾南沅海外的音乐榜情况,最初还有些为顾南沅兴奋,毕竟是她写的歌,被别人唱出这样的好成绩,也是对顾南沅音乐的一种肯定。
但是等她认真观看了那支英文版《提线木偶》,发现对方除了在歌词上中翻英做了大改动,其他不论是整首歌的编曲还是演唱都跟顾南沅演绎的《提线木偶》没有差距,又有些替顾南沅的中文版《提线木偶》抱屈。
“一模一样的旋律只是唱词不同,欧美圈的歌手唱了能随随便便打入周榜前20,你当初成绩却止步在top40,国外还是比较排斥华语音乐。”
“他们还听不惯华语歌曲,等以后听多了,自然不会这样了。”
顾南沅对于这样语种造成的音乐成绩差异,要说没点心理不平衡是不可能,但是仔细想想也能理解这种“排外”,因为说来说去还是中国华语音乐不强势,所以优秀的音乐放到了国际,还是会被很多外国人排斥在外,不屑一听。
这跟很多中国人也不去听外文歌曲一样,语种是音乐的一种传播隔阂,各国音乐文化和审美差异也是。
但是如今国内已经开始有很多“年轻人”开始会追逐欧美、日韩的音乐,无不是他们已经流传到我们国内的那些品音乐。
这些品音乐就似一支支突围的先锋队,撕开了那些由语种、由音乐审美等元素造成的音乐壁垒,强势的把他们的音乐美展示给我们看,久而久之我们在聆听中懂得欣赏他们的音乐美,那些音乐壁垒自然开始缩小。
“只要中国坚持做出能走出国门,走出华语圈的优秀音乐,早晚会改变现如今受排斥的局面,任何音乐潮流的形成,都是无数经典音乐铺成的。”
顾南沅这么说的时候,想到了《寻找中国音乐人》节目,她很期待里面能创造出来的品音乐。
“南沅,你用国内的网络还没有看到那版《提线木偶》吧?你等我发个vpn账号给你,你去看下那支mv,拍的内容也跟你的那支大同小异。”
徐娅突然想到顾南沅在国内不是很方便查看外网,所以发了一个账号给她翻墙去看了那支英文版的《提线木偶》。
而等顾南沅折腾了一番,上到外网查看了音乐榜的时候,k.sarr翻唱她的那支《提线木偶》又快速的爬到了周榜15,上升速度之快,顾南沅也有些惊讶,但等她点击观看了那版很容易引发欧美圈共鸣的mv就知道这速度很正常了。
k.sara版本的《提线木偶》主旋律和压抑撕裂的唱腔都完全延续了顾南沅的原创,没做太多改动,编曲也只加入了另外两种顾南沅不熟悉的欧美管风乐器音,唯有歌词大动了主题。
顾南沅的《提线木偶》主题关键是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以爱之名”。
这在家文化盛行的中国是很能引起大部分孩子和家长共鸣的主题,但在主张孩子和父母都是独立个体的欧美,这样的“以爱之名”很少能引发共鸣。
所以k.sara但音乐团队很聪明,没有沿用顾南沅的这个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