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万峰又钻进了广播室用一包一毛三的代价把老洪那一套电烙铁设备借到了手。三寸人间
回到姥姥家万峰开始他的研究创造。
先把那几个广播匣子里的喇叭拆卸下来,经过测试证明它们还可以工作后用螺丝钉把它们两两一组下并列牢牢地固定在小匣子里。
在匣子两边他预留了安装位置。
这个小匣子里面被他分成了三个部分,间有隔板,这样两边放喇叭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小音箱。
可惜没有专业的低音喇叭只能用这玩意代替了。
制作音箱他也是有一套的,当年他制作的一对音箱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一世卡拉ok最早在红崖出现是九三年夏天,当时一台vcd四千多,加组合音响是一万多块。
这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得了的。
到了九九年两千年左右,vcd的价钱直线降到了一千元左右,杂牌机在八百元左右,这才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卡拉ok也开始真正的在这个小城流行起来。
那时候一到夏天,从勇士公社到红崖县城的大道两边有很多唱卡拉ok的。
一台电视机,一套音响一个vcd可以在道边开业了。
两块钱唱一首谁去唱都行。
爱唱歌的万峰经常去唱,花了不少钱。
后来一想花这冤枉钱不如自己弄一套在家里爱怎么唱怎么唱,反正自己有vcd,只要买个功放机加一对音箱行。
心动不如行动,于是他花了八百块钱买了一对音箱和一个功放机。
回来接一唱,声音惨不忍听。
八百块钱的音响组合简直是扔大街的货,声音能好到哪里去?
这不是问题,万峰可以自己改。
买放大版买元件改变压器,一个四百多块钱的破功放机竟然生生地被他魔改成了不次于人家过千元的产品。
而音箱被他贴了一百元卖给了同村的一个村民,他用卖音箱的钱买了一对直径二十厘米的低音喇叭,又买了一对高音后自己用组合版做了一对舞台造型的音箱。
音响效果是行了,但是有杂音,低音重的时候音箱发出乌拉乌拉的声音。
麻痹的老子又不是苏联人要乌拉干什么!
原因找到了,制作音箱的板太薄了,一受声波的流动会发生震动而产生噪音。
制作音箱应该用最低不低于一厘米厚的组合板,他因为头一次接触不太懂,买得是那种只有三四毫米厚的板。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了。
总不能拆了再重做一个吧。
万峰跑大街瞎溜达想辙,想用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偏巧大街公路队在修公路在滤沥青。
万峰一拍脑袋:有了。
他跑去要了一些没化的沥青回了家。
干啥?音箱板不是薄吗,不是有震动发出杂音吗!老子给箱体灌沥青,看你还震动不!
为了防止灌好的沥青时间一长受震动而脱落,他在箱体钉了一些钉子,在钉子拉了一些铁丝,最后把沥青化开兑了一些松香等可以加粘的物质把音箱的底部和边角全部灌了。
结果怎么样?
什么杂音也没有了,音色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