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子琛把所有红薯翻了个面以后,才笑着说:“比我想象的快些。”
“有皇上你留下的基业,太子会是个明君。”严风给了个很中肯的结论。
“敏行是我看着长大的,只是原来终究是愧对他。”
苏芜倒是不觉得,“身在天家总是有很多无可奈何,位置越高,责任越大,太子会懂得。“
“哈哈,还是阿芜会说话。”
“那是,这是实话”,然后苏芜看着手中的信,“我们要回华都了吧?”虽然是问句,但是答案是肯定的,皇上登基,作为老臣当然要去了。
“你们去吧,我和文远帮你们看家。”
严风、苏芜:“……”其实我们不需要。
在严风夫妻俩走后没过多久俩人宅子旁边又建起两座宅子,宅子比不上严府的大,但是看过的人都知道不一般。
关阳村的人都知道有两位大人物留他们村里了,但是是谁大家都不知道,都一个劲儿个猜,最接近的就是说是亲王,还说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在朝廷上可是权势遮天,只是来了他们关阳村后觉得人杰地灵,便打算留在这里了。
还有村民在宅子附近偷偷打量过,不过大家很失望,都没能进去看过。有胆大的想借口进去,不过都被门口那个看似和蔼的老头给挡住了,渐渐的大家就歇了心思,反正知道是个大人物,要不然怎么会和老嘉义侯来往密切呢。
等苏芜和严风回来的时候看见三座基本上连在一起的宅子,苏芜心里只能呵呵哒,皇上,哦不,太上皇什么的就是那么任性。用我家地,你倒是告诉我啊!
严风倒不在意这些,只是他还想和媳妇二人世界啊,以后太上皇不会带着历文远和他们夫妻一起出去吧!可怕!
严风最后谢天谢地,两拨人目的不同,道不同。上官子琛是想看看自己治下的江山,而苏芜则是想看奇观异景,所以四人虽然能够一起出门,但是最后都是分道扬镳。
几年后,四人也都走累了。苏芜和严风自然是留在关阳村,而上官子琛和历文远本来是要回华都的但是体会过了自由,自然不想回华都一天到晚的端样子了,干脆就彻底在这儿定居了。
四个人闲来无事,干脆在关阳村建了一座书院,挂的自然是嘉义侯的名字,严风没怎么露面,倒是上官子琛和历文远经常去给孩子们讲讲课。虽然书院的孩子们自然不知道俩人的身份,不过都挺喜欢这两位夫子,一位严厉,一位不拘小节,但是都是有大才之人。
若干年后其中的学生会试高中,到了殿试之时,看着大殿上和自己夫子长得像的皇上的时候,都是脑子一懵。
自己怎么好像年轻版和老版的皇上都见过的样子!老的自然是太上皇,年轻的就是去看太上皇的皇上的。
天啊,自己好像还吃过皇上给的糖啊!
啊,不,重点是自己才真正是天子门生啊!
太上皇在关阳村的消息自此不胫而走,关阳村的书院从此相当火爆,关阳村俨然成为文化重镇。
多年后关阳村的书院内也树立起四人的石像,一是一种荣耀,二是一种怀念,同时还有刻着两篇长赋的石板,一篇为太上皇上官子琛所做的四友赋,记载四人友谊,另一篇则是襄夫人逝世时嘉义侯亲笔所写的悼亡妻,在后人看来字字是情。
严风夫妻、历文远和上官子琛四人的君臣之谊,或者说是朋友之义留在大庆史官笔下,流传千古,堪称君臣之谊的千古典范,后人更是为四人编写了无数佳话。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把他结束了,这章是正文的最后的一章,后面会有两个番外,一是关于苏芜和严风的暮年与来世,二是严言和上官敏行。(づ ̄3 ̄)づ
☆、番外一:苏严(一)
从阿芜的离世到如今将近十年,严风以为自己会痛苦,但是却没想到一直以来心是前所未有的平静。恍悟间,自己的阿芜好像从来没有离开,一直陪着自己。
苏芜身子向来不好,即使严风用尽心思的照顾,但还是早早的就走了。上官子琛前几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