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方法简直是妄想。
李文柏却是淡然自若,笑道:“杨兄,这些大户人家都是本地人。现在他们都有钱有田,想要的无非是名声。我们可以用名声来压他们捐出粮食!”
“名声?”杨彦疑惑起来,看着似笑非笑的李文柏,他猛的一拍巴掌道:“对,这些人不缺钱粮,一定希望获得好名声,尤其是在乡里中的好名声。有了好名声,他们的子弟在科举的时候,可以获得好评。”
李文柏笑着点头道:“嗯,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每一个人心中都想要光宗耀祖。我们就用功德碑来实现他们的这个想法,凡是捐献粮食的人,都记载功德簿上,记载县志,然后立碑在镇子上,让乡里都知晓,流传千古。除了这个外,捐献粮食最多的人,可以为他立一个仁义的牌坊,县太爷亲自为他们宗族书写祠堂的匾额!看如何?”
杨彦越听越震惊,越听越欢喜,越想越觉得行得通,连忙道:“好主意,这就回去和家父商量一下!”
李文柏微微点头,这法子在现代真是一点都不新鲜了,但是在古代应该还是头一回。
第24章鸿门宴
杨彦心中欢喜,立刻回到家中。
“父亲,有办法了!有办法了!”杨彦回到府衙就急急说道。
正在烦恼的杨县令看着杨彦大呼小叫的样子,本就烦躁,心中的烦躁倍增,不由斥责道:“你也是个读书人,不知道要举止妥当么!你现在像什么样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杨子良知晓自己儿子几斤几两,当训斥说道。
杨彦神色大喜道:“父亲,我今日和李文柏说了流民的事情,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杨县令看着杨彦,说道:“李文柏?”第一个念头便是不合适,杨子良的眉心蹙起,“他对商贾之术通,难不成还通安民之术?”
转念杨县令想着李文柏的为人,性子要比自己的儿子沉稳的多,旋即说道:“你说说看。”
杨彦知道父亲心急,马上说道:“父亲,李文柏想出用功德碑来激这些富户捐献粮食!”
“功德碑?捐献粮食?”杨县令听到这里,心中有些失望,摇了摇头:“我买粮食,这些人尚且不愿,你让他们捐献!这如何是好办法?”说到后来,眼神带着几分恼怒,若非涵养足够,怕是要骂人了,以为李文柏消遣他。
他现在为此事忙的焦头烂额,哪有心情在这里闲聊,转身便准备离开。
杨彦眼明手快绕到了父亲的面前,急急说道,“父亲,你听我说完啊,这功德碑就是将捐献粮食的人名字写在碑文上和县志里,然后将碑文树立在镇子上,将他们的名字传播到乡里。这捐献第一的,父亲赐予一个功德牌坊,彰显他们的仁义,还有父亲可以亲自提写匾额赠送。”
杨彦将李文柏的话在重述一遍道:“父亲,这些富户有钱,但是却很少有功名。他们所求的就是名,一个传与后世,显耀宗族的名声!”说到了这里神色激动,“这法子可行啊!”
杨县令原本恼怒的脸色慢慢消去,当听完后,眼神内闪耀欣喜之色,盯着杨彦道:“这个方法真的是李文柏想出来的?”
杨彦立刻道:“千真万确啊。”顿了顿,又说道,“对了,李文柏还说,这些流民不事生产,不能一味的赈济,还要让他们劳作起来。所以准备招募流民中的老弱来熬制酸梅汤,扩大酸梅汤的规模。而流民中的青壮让父亲给他们找些工作,或者用以工代赈的法子安顿他们!”
杨县令的眼中爆发出浓浓的光,震惊、骇然和不可思议混杂在一起。猛的一拍桌子:“好!好!”越想越觉得李文柏的两个法子都妙非常,用老弱牵制住流民之中的青壮,可以定民心,另一个法子可以直接解决缺粮之事。
这两声好中,杨县令大喜之极,望着杨彦道:“这李文柏有大才,有远见,非池中之物,做一个商贾憋屈了,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他来做。若是成功了,我必然给他重赏!”杨子良甚至忧心让李文柏做个小吏,此非池中物,更应当报效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