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未来的路!
接受了所有记忆后,她就知道,她未来的路,绝不是嫡庶乱斗,内宅争宠的戏码。
原因很简单,她穿来的这位士族主母姓郗,书圣王羲之的儿媳,书法家王献之的原配嫡妻,因为表弟丈夫被公主看上而不得不和离的西晋才女郗道茂!
郗道茂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清高才女,作为门阀士族的主母,她无疑是合格的,优秀的,就算前程堪忧,依然有无数忠心的下仆为她来往探听,所以,她更加知道自己的处境已经糟糕到了何种地步
桓温造反失败,那位年轻的司马道福公主已经和桓家的桓济和离,宫里的圣旨尚未下达,这位公主便急不可耐地守在王家的门口,只为看到自己心上人的身影,其行为之堂皇,已经传遍了整个士族门阀圈子,公主的痴情,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王家最是令人玩味,既不反对也不承认,竟是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王献之对此更是讳莫如深,每日照常出入府门,春日游,夏日宴,未有或缺,而王献之所到之处,必有司马道福的身影,这段桃色的逸闻,因为当事人的高调不遮掩,早已经众所周知。
哪怕为了皇家的体面和尊严,她,郗道茂,也不得不下台一鞠躬,拱手让出风雨同行近三十年的丈夫,为这位爱情至上的公主、为司马皇室、甚至为了王家,去圆这早已丢弃殆尽的脸面。
而郗家的面子呢,当然无需再去顾忌,谁叫郗家因为堂兄郗超,而牢牢地绑在了桓家的战船上,桓家造反未成,政治落败,连公主儿媳都保不住,任由她打脸地公然示爱已婚郎君,郗家区区一个早已嫁人却始终无子的女郎,又哪里还有半点翻身之力?
就算婆婆是她嫡亲姑姑又有什么用?郗家落败,姑姑身为郗家女,命运却比她好百倍不止,满西晋大约也找不到她公公王羲之这样的男子,真正做到了一生一世一双人,倘若没有司马道福横插一脚,她和王献之大约也能一起白首,但……
婆婆再明理睿智,再看重她这个侄女,也越不过王献之这个宠爱入骨的幼子,如果不想幼子前途尽毁,不想侄女死于非命,只能妥协,走到今天这一步,婆婆怕是整个王家最希望她离开的人!
幸好,郗道茂没有孩子。
纵观郗道茂的记忆,卫夜由衷地觉得,原身女儿早夭,是不幸的,然而对照此时情景,却又是不幸中的万幸,不然她要脱离王家,无疑难度增加,王家不会放弃自己的骨肉,而她又怎么可能把原身的孩子交到司马道福手中,这不是狼入虎口吗?
卫夜接受了郗道茂的所有记忆,却不代表一同继承了她的感情,度过了最初那心痛绝望心若死灰的阶段,经过了沉淀和剥离,此刻的卫夜,冷静地找回了自己的智商。
卫夜想起野史逸闻对王献之的评价,有说他身不由己痴情不寿,宁愿抗旨伤脚,有说他薄情寡义野心勃勃,休妻另娶从此仕途青云,叫卫夜看来,两者都谈不上。
说他背叛了郗道茂,他真心没有和司马道福勾搭成奸,甚至还十分厌恶司马道福,认为其放荡轻浮,不堪为妇,但说他深情起码,他在家族长辈和族长等人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下,已经决定‘自我牺牲’,接受这段政治婚姻,默许了司马道福在他身边出入,更默许了抛弃嫡妻原配的事实。
史书上说他临终后悔了,但说到底不过是那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并不能改变他的毫无作为,更在娶了司马道福后春风得意,仕途腾达。
不走进这段历史,永远不知道史书上缠绵悱恻的诗篇和故事底下到底是多么的肮脏冷硬,剥开那层遮羞的面纱,不过是一句话政治的博弈。
但对原身郗道茂而言,王献之依然是个大写的渣!!
郗道茂才是慧极必伤、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