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童沐满是诧异地看着孙途:“你是指我们以朝廷的名义跟民间举债?这事能成吗?那些民间的商贾富户真肯把钱就这么借与我们?”
当孙途提出以国家名义向民间筹措钱粮这一国债举措时,童沐还真有些跟不上对方的节奏了,除了纳罕之外,尚有一丝隐隐的不安,这么做当真靠谱吗?
而孙途却是一脸的自信:“这有什么不能成的?民间那些商贾富户手里有大把的余钱,放在家里除了占地方外别无他用,现在他们拿出来借与朝廷用来北伐,等到北伐胜利之后再连本带利地还给他们,对他们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他们都是聪明人,会不懂得其中好处吗?”
童沐默然,孙途所言倒也有些道理,大宋如今确实很富有,只是这些财富都藏于民间,朝廷因为各种原因反而有些捉襟见肘,所以用这一方法真能解眼下之急。而且以如今大宋和辽国的国力军力上的对比,只要是有些头脑的必然知道大宋将取得一场大胜,所以此时拿出钱来根本就不用担心败了之后血本无归。而一旦大宋取胜,光是辽国那边的大片土地都能值上许多钱财了,还有其国内的各种财富人口呢,真正就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啊。
只是他心中依旧有些顾虑,沉吟后道:“以朝廷的名义去和百姓谈生意买卖,是不是有些不像话了?到时朝廷和陛下,还有你的颜面又该摆到哪儿去?”若真这么做了,只怕那些买了国债的商人就能以朝廷的债主自居了,这好说不好听啊。
孙途听后笑了起来,童沐到底还是读书人出身啊,有时候更重面子胜过实惠。此事上也是这个道理,在他眼里,似乎名声要比到手的大笔钱粮更为重要。只是他却不想想,若连国家的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些虚名又有什么用呢?
到底是和孙途合作多年,心意相通的好兄弟,他只一个笑容,童沐就已经明白了过来,笑道:“看来你是不怎么把什么名声太当回事的,既如此,我也没什么好顾虑的了,就照你说的办。我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那些百姓不信朝廷,不肯把钱财拿来国债又当如何?毕竟这事从未见过,他们难免心有疑虑啊。”
“这个好办,只消先树几个榜样起来即可。京中不是就有好些个大富户吗,你派人去和他们好好谈谈,由他们带头购买国债,到时朝廷还会减免他们的赋税,我想他们一定不会拒绝的。而只要有人带了头,其他人自然就会跟进了。到时候说不定不但那些商贾富户会出钱购买,就是寻常百姓也会争相而动。”孙途说着,便想到了后世某个时段的国库券热潮,还有早期大企业上市时股民们争相购买股票,将那些股价一个个直往上推的场景,现在自己做的也差不多。
“百姓也出钱买国债?这能值得几个钱?”童沐不屑道。
“你
可别看不起他们,或许单个普通百姓远远无法和富商大贾手里的闲钱相比,可当这一数量变成天下百姓时,哪怕只是十人,一百人中有一个肯拿出钱来,他们所能提供的钱财数字也不是那些商贾们所能比的。”孙途说着,一摆手道:“好了,这些细节以后再说,现在就赶紧把事情安排下去,我要在今年之内就筹措到足够的钱粮运往北边,待到明年开春,正好出兵。”
本来孙途是打算今年秋冬季节就北伐的,但钱粮上的压力,再加上还需要西夏方面的配合,所以只能暂缓,只等明年开春出兵。
童沐见他主意已定便也不再多说,点头应下后,就匆匆而去。
接下来几日后,东京城里就开始小范围地流传起了一个说法,朝廷将向民间举债,用以为北伐筹措粮饷物资。当一些人还在怀疑此事真假,并讨论其中有没有诈时,很快的,又有了一个新的说法开始传了开来——如今东京城里有名的富商张矩和徐宾两家竟同时出钱十万贯买下了那所谓的国债。
这两人无论是在商界还是民间那都是有极大名头的,只这一传言,就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询问。不少和这两家有着生意往来,又或是与他们有些交情之人就都或登门直问,或旁敲侧击打听起事情的真假来。
对此,两人倒也没有任何的隐瞒,直言自己确实买下了国债,还拿出了一份凭据。当那些亲友看到他们手中一张轻飘飘的国债券时,眼睛都有些发直——那可是十万贯钱财啊,就算换成金银宝贝,也有好几十箱呢,现在居然就变成了这么一张小纸片了,这对比也太强烈了吧?
而二人的回答却更叫人惊叹:“你们可别小瞧这小小的一张纸,其价值远超过十万贯了。也不瞒各位,朝廷之前已经答应了咱们会在北伐胜利后连本带利地还咱们十二万贯价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