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中有人问:“那位就是小世子吗?”
片刻后就有一个不知名的声音轻笑着接上:“五官倒是和侯爷一样致漂亮,不过乍一看过去,还以为是块白馒头。”
这就是暗讽小欢喜胖了。李行之夹住欢喜的腋下,将他整个提到了自己的腿上,侯爷但笑不语,旁边自然有人奉承:“小世子就算长的像馒头,那也是白玉馒头。”
小欢喜略略鼓起腮帮子:说来说去还不是馒头!
“,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小世子是去年初冬的时候出生的吧?现在想来不到两岁,若按周岁来算,恐怕连一岁都不到吧?”
这里最小的孩子是六岁,一般孩童入学的时间都在七八岁之时,两岁不到就来上学,这是还要夫子给他换尿布吗?
李行之不喜欢别人对自家欢喜露出怀疑的表情,于是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承晏他要比寻常小孩长的快些,六个月大的时候就已经会说话,也会走路了。他阿爹教他学了几个字,现在还会念些诗。”
众人哗然,议论纷纷。
李景自然不会撒谎,可他说的要是真的,那这位小世子不是比神童还神童?怕不是哪位神仙转世下来的了。
这时候一直托着腮背对众人坐着的南子慕倏然开口,语气里似乎夹着丝丝笑意:“承晏,念首诗给他们听听。唔……就关于秋天的吧。”
南子慕认真一些的声音就有如玉石之声,幽雅悦耳。
他方一开口,众人的视线就被他吸引了过去,南子慕搁着一木桌和李景面对面坐着,而侯爷又面向众人。众人即便想和李行之套近乎,但碍着一个“礼”字挡在那,他们也并不敢走得太近,所以只凭推断,还以为背对着他们的那人是平时常跟着侯爷的宋辞。
欢喜似乎很听他的话,他圆圆的脑袋随着朗朗童声有模有样地晃动:“‘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这首诗的出处是王维的《山中》。”
背完诗的小欢喜伸长脑袋,想听南子慕的赞赏。
“不错。”南子慕微微偏头,抬手摸了摸欢喜的脑袋。
欢喜能这么逐字逐句,清晰流畅地背下一首诗,不用说是这里的众人,就连抱着欢喜的李行之也很惊讶。况且就南子慕提出建议的片刻后,小欢喜就快速在所背的一堆诗里挑出这么一首描绘秋季的,实在太难得了……
“天,小世子不会真是文曲星转世吧?”
“我家孩子两岁之时连千字文都不会念……”
“别说两岁,就说现在,我家小宝连千字文都念不清楚,更别说背诗了。”
……
这些纷纷议论中有实话实说得,也参杂着一些奉承的,然这些人的吃惊却无一例外,都是实打实的。
讨论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众人好奇的眼睛纷纷挂到了南子慕的身上,方才南子慕偏头的时候,有几人看到了他一瞬时的侧脸,被惊艳到了几秒后,又怀疑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赵氏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她仗着自己的丈夫和李行之有些私交,于是大着胆子好奇问道:“这位是?”
“这位是承晏的阿爹。”李行之郑重其事地回答,“诚如你们所想,程姚瑛并非承晏的亲娘,先前民间那些流言都是真的。”
程姚瑛还能蹦哒的时候侯爷府管制下人管制的还算严厉,然而自从她被关起来之后,侯爷府规矩松懈,不有多嘴的下人议论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