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叫人仿佛能看见那个青年秉烛夜读的勤奋模样。自然,做母亲的心疼,也是人之常情。
静瑶倒也能理解李尚林,替他同李母解释说,“他现如今的这个职位的确与从前很不一样,别人通常都是在朝堂一步步累积,有多年的经验,而他才在翰林院不到半年就调任,着实是皇恩浩荡,尚林一向上进,想来他现在格外用功,也是为了不辜负皇恩,好为朝廷效力。”
李母点了点头,“还是娘娘说的在理,我这等乡下妇人没有眼界,先前光顾着心疼他了,如此说来,难得陛下看得起他,现在多多用功是应该的。”
李尚林年纪轻轻就当上谏议大夫,可见宇文泓的确格外器重他,静瑶又笑道,“尚林聪慧努力,假以时日,一定可成国之栋梁,只是母亲也需时常在旁规劝着些,叫他也要适当休息,注意身体才是。”
却见李母有些无奈,摇头道,“娘娘有所不知,这儿大不由娘,他现在主意正着呢,我的话,也是越来越不好使了。”
这话听来,似乎背后还有些故事?静瑶忙问道:“母亲何出此言?”
李母叹了口气:“说来不怕娘娘笑话,眼看着咱们在京城落了脚,他有了功名,差事也越做越好,我就想着赶紧张罗着给他寻一门合适的亲事,早些成家,为咱们李家开枝散叶,也叫你们爹爹在天之灵安心。哪知我托人打听了好几家的姑娘,他倒好,连理都不理,还说叫我不要操心,他现今不着急。”
李母说着看向静瑶,“娘娘给评评理,他眼看着都要二十了,从前一般大的同窗们,孩子都有了,你说他怎么还不着急?”
原来事关李尚林的婚事……静瑶不由得眉间微动,想到了早已回到了大理的段三公主。
论说李尚林现在正值适婚的年纪,母亲张罗婚事,也是情理之中,但他一向是个孝子,如今在此事上表现冷漠,有些违背常理,莫非……是想着段菁菁?
因先前为武宁郡王赐婚及周太妃出宫的事,皇帝与太后mǔ_zǐ关系一度紧张,后来为了缓和,皇帝先做出让步,发话说明年好好筹办太后寿辰,叫她老人家开心一下。太后倒是欣然接受了,还特地发了话叫邀请大理王后及公主,不出意外的话,待到明年,段菁菁应该又可以来京城了……
两人之间若果真心意相通,倒是个不错的机会。
她便笑着安慰李母,“母亲放心,我看尚林又不是糊涂人,肯定有自己的打算,他说现在不着急,兴许是要一心忙差事?您且放心,依我看,尚林可不愁好姑娘。”
其实这这说的也是实情,眼看才来京城半年多,已经陆续有姑娘家打听李尚林的情况了,他本身模样好看,又有才华,如今接连晋升堪称平步青云,虽然非世家子弟,但宫里头有个得宠的姐姐,料想这李家崛起,也左不过几年的功夫,是以这些打听李尚林的,也不乏京中许多名门望族。
现在女儿贵为皇妃,又执掌大半的宫务,越发有主见,李母倒是很听她的劝,闻言便点了点头,暂且放心下来,叹道:“为娘就是操心的命,叫娘娘笑话了,有了你这话,我就先等等看吧,也不逼他了。”
静瑶点点头,“就是这话,现如今日子安稳,您且先享受几天清净,等将来家中迎进新人,您也少不了的操心。”
这话引得李母一笑,就是,眼看着好日子就要开始了,她安心享受不就成了,多操这些闲心,岂不是庸人自扰。
眼看李家母亲好不容易来棠梨宫一趟,还心为自己做了这么多的点心,静瑶有心将母亲留下来一起用膳,李母却很知分寸的婉拒了,“多谢娘娘的好意,今次我能进到这棠梨宫已属万分荣幸,不敢再叨扰了,请娘娘保重身体,等皇嗣降生,老身再来探望您。”
静瑶只好道谢,她能感觉到,自己虽然升了妃位,但相较于上次相见,李母显然更加拘束了些,虽然言语间依然亲切,但从始至终一直称她娘娘。这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