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 薄?br /
福临指着南窗下的长几说:“那儿有数幅宋、元、明三朝字画,请诸位鉴别一下真伪。'说起书画,这些人都是内行,也都喜好,登时都走到长几边,翻册开卷,或凝神细看,或啧啧赞叹,各有一种情态。
福临旁观,很觉有趣。他回头发现汤若望站在一边,便小声问:玛法怎么不过去看看?”“皇上,你知道我对中国书画实在是不通的。〃福临灵机一动,象孩子那样对玛法挤挤眼,好象串通他跟自己一起恶作剧似的,退到书屋正中案边,拔出青玉九龙笔架上的紫毫,在满雕梅鹊闹春图案的端砚中舔足了墨,抚平案上的雪浪纸,小声说:“玛法,我画个人儿给你看!〃不多时,汤若望的大声赞叹把众人吸引过来:“皇上,这太妙了!无处相象又无处不象。这,大约是中国画的魅力吧?
诀窍是什么呢?”
福临笑而不答,把那张画出示众人。
“哦!王学士!〃众人惊呼一声。画上果然是王熙:象所有的写意一样,笔墨淋漓,衣纹线条都很粗略,而姿态风度却维妙维肖,面部画得较为细致,须眉毕肖,呼之欲出。大家看看画像,再看看王熙,都忍俊不禁,也忍不住地赞美皇上的画工。
王熙伏拜于地,乞皇上将此画赐予。福临笑道:“不行,不行,画人非朕所长,还是山水画更有意趣。〃他重又提笔,略一寻思,运腕急写。笔下林峦深密,水明石秀,神清意远,潇洒疏阔,寥寥数笔,一幅清淡爽朗的水墨山水便呈现在众人眼前了。众人纷纷赞叹:“皇上此画,真得宋元画之三昧!〃金之俊捋须而笑。
“皇上以武功定天下,万机之余,游艺翰墨,真升平盛世之佳话!〃傅以渐也感慨不已。
福临看定王崇简,说:“崇简精于字画,你看如何?〃王崇简连忙躬身答道:“陛下胸中丘壑,有荆、关、倪、黄辈所不到者,自是得之天授,非凡人所及啊……“福临拿这张画递给王崇简,笑道:“那么,这一小幅就赐你留念吧!〃事出意外,王崇简愣了半天,才跪上去双手接过,连连叩谢。福临又掉头对王熙说:“你年轻,在朝中供职还长着呢,所以赐父不赐子。〃王熙红着脸含泪跪下谢恩,众人这才真正松了口气。
“众卿所观书画确系真迹吗!”
大臣们纷纷夸赞皇上的珍品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无价之宝,确系真迹。福临命内侍又拿出数幅书草,请众人观赏。金之俊看罢脸色忽变,汤若望仍是不懂行,其他人则盛赞笔力遒劲圆活,是难得的佳书。
福临道:“正是呢,朕也以为此字之佳,十分难得……这是崇祯帝的手笔啊!……”一片寂静中,他拿过一幅,小心地亲手展开,凝神注目,好半天,才无限感慨地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王崇简心头一热,顿觉鼻子发酸,眼角湿润。那边金之俊也低下了白发苍苍的头。
傅以渐道:“所以本朝为故明报君父之仇,不愧仁义之师。〃伊桑阿道:“正是。大清抚定燕京,乃得之于闯贼,非取之于明朝,明之遗老至今不肯出仕,实在不智之至。〃福临笑道:“今日以诗酒相酬,那些旧话就不必提了。来,上灯!〃内侍们络绎不绝,点烛上灯,请他们到随安室用酒膳。福临领先,众人亦步亦趋,出了桐荫书屋。但见院中梅树老枝壮干上,都悬了彩灯,时近黄昏,花开更盛,梅花灯火相映照,愈显精神。阵阵梅香袭来,使众人都有些沉醉了。随安室门大开,数桌丰盛的酒膳已经摆齐。福临笑道:“今日灯下持酒赏梅,众卿必得佳句。无诗无词者罚三大杯!〃大臣们都笑了。汤若望躬身奏道:“请皇上宽恕,今日是教中斋戒日,实在不敢饮宴。”“哦,怪朕疏忽了。来,拿扇子。〃福临接过内侍呈上的一把他亲手绘画、并印有广运之御宝的折扇,递给汤若望说:“玛法,这扇赐给你,请你提前回去吧!〃大臣们看着这把扇子啧啧称羡,汤若望虽然谢了恩,对扇画毕竟说不出个名堂来,将它收在怀中,向皇上和众人告辞,随着护送他的侍卫出门去了。
伊桑阿笑道:“汤玛法大约是怕做诗,借故逃席吧。〃李霨也笑道:“那把扇子出自皇上手笔,万金不换的奇宝,汤玛法怕是一点不懂哩。〃福临点头笑着叹息道:“汤玛法忠心耿耿,精于天文算学,笃于天主之教,品德高贵,有圣人之称,是我朝难得的客卿。可惜不生在东土,对中国实在所知太浅了!……”王崇简和王熙借此机会向皇上跪叩下去,说道:“臣父子早朝失仪,实在罪该万死,乞皇上饶耍〃福临看看王崇简父子,再看看众人,笑着缓缓说道:“何须如此。身为明臣而不思明者,必非忠臣!朕岂不明此理?〃皇上的话,大出众人意外,不仅王崇简父子汪然出涕,其他大臣也都跪下了。
“众卿这是怎么了?〃福临连忙伸手阻拦。
大臣们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最后金之俊颤巍巍地呜咽着说:“皇上以大义相激劝,之俊等没齿不忘……”“众卿快起,请入席吧!〃福临满面春风,愉快地邀请着,自己领头往随安室走去。但灯光映照着红梅,景色迷人,芳香醉人,使他忍不住在梅花灯火间流连低徊,竟信口吟出四句诗来:“疏梅悬高灯,照此花下酌。只疑梅枝燃,不觉灯花落。〃金之俊忘形地高声喝采:“好诗好诗!奇事奇句,古今未有也!〃随后,自觉失态,连忙躬身谢罪:“乞皇上恕臣失仪之罪。臣实在是文人固习,一时难改……”福临哈哈一笑:“正要众卿不拘礼仪,方有意趣。王熙,早就听说你颇有诗才,文思极快。即席赋诗填词,如何?〃王熙略一沉思,便低声吟哦道:“黄昏小宴到君家,梅粉试春华,暗垂素蕊,横枝疏影,月淡风斜。更烧红烛枝头挂,粉蜡斗香奢,元宵近也,小园先试,火树银花。〃福临连声赞道:“妙,妙极了!小园先试,火树银花……‘横枝疏影,月淡风斜,何其风流,何其妩媚!调寄《眼儿媚》,连词牌都选得好。来,来,进屋写下来!〃他兴致勃勃,甩开步子,轻松地迈进了随安室。
大臣们随着进室,金之俊和傅以渐落在最后。金之俊的目光一直不曾离开过福临,这时悄悄地对傅以渐说:“皇上气宇轩朗,风流潇洒,不仅有君人之度,兼具士大夫之风,天下将忘其为夷狄之君矣!……”傅以渐起初瞪了他一眼,后来又不禁频频点头,感慨不已。
—— 三 ——
一夜风雪,把熊赐履家的竹篱门都堵住了。
清晨雪霁,熊赐履呵了呵手,抱着竹帚扫雪,从房门扫出小径,又推开栅门。清晨的阳光投在雪地上,映出淡淡的粉红色,而未照阳光的y影处,又泛出浅浅的蓝色,互相映衬,使洁白的雪地显得既纯净又多姿多彩。熊赐履不禁抬头望了望东升的太阳,却见一个身着风衣风帽的人踏雪而来。他认出来了,那是他的朋友徐元文。
两人相见,彼此拱手。徐元文洒脱地一挥袖,指着才扫出的小径说:“这可谓雪径不曾缘客扫了。〃熊赐履说:“我还是用老杜的原句吧:蓬门今始为君开!〃熊赐履和徐元文,是三年前在为陆健送行的酒宴上相识的。第一次见面,彼此并无好感。熊赐履看不上徐元文的才子腔调,徐元文也不喜欢熊赐履的道学面孔。这也难怪,两人的出身、境遇太不一样了。
熊赠履字敬修,湖北孝感人,书香门第。家中虽不贫寒,也非富族。当年张献忠打进湖广,熊赐履閤门数十口被杀,唯有熊赐履因随母亲躲回娘家而侥倖活命,从此mǔ_zǐ相依,过着清贫的生活。母亲对儿子督课极严,熊赐履学问渊博精深,实在是亏了母亲的教导。三年前来京,也是母亲催促再三,要他游学四方、会见师友、增长见识的。他的学问品格,使不少人倾慕;但他的性情过于严毅,道学讲得过于认真,又使人们对他敬而远之。他对此也并不在意,就了三两处学馆,拿了丰厚的束修,大半送回湖广奉养老母,余下的在南城龙泉寺、太清观之间的桃花坑买了两间小屋,平日独来独往,课余或读书习字吟诗,或艺花莳菊弄草,怡然自得,一无所求。
于是人们给他一个绝妙的头衔:布衣高士。
徐元文大不相同。他出生于江南有名的世家……江苏昆山徐氏大族。人们无法考证昆山徐家与明初的中山王徐达、明中期的宰相徐阶有什么瓜葛,但徐家确是世代豪富,而且世代文运昌盛,出了不少学问之士,就连与徐家联姻的也都非同一般。徐元文的舅父,就是闻名南北的学问大家顾炎武。
徐元文字公肃,兄弟三人都以才学著称,徐元文尤其被人看作神童才子。人们传说他年方十二,就以秀才身分考举人。同辈见他年少,说道:“小小朋友就要作官,想作多高?〃他答道:“阁老。〃众人便出对耍笑他说:“未老思阁老,〃他应声而对道:“无才做秀才。〃逗得众人哄堂一笑,原想讥笑他,反而被他讥笑了。又传说他幼年随父赴宴,一位国公和一位尚书同时赐他杯酒,他只好用两手各接一杯。尚书立刻出对道;〃手执两杯文武酒,饮文乎?饮武乎?〃他立刻对上说:“胸藏万卷圣贤书,希圣也,希贤也!〃……这些传说自然更为他增添了光彩。
他诗才超妙,性格风流潇洒,文人s客无不倾仰。金陵文人筠泉,一天忽在酒宴间扬言:愿化为绝代丽姝,为公肃执箕帚。又有无锡秀士冯云赠诗云:“我愿来生作君妇,只愁清不到梅花。〃这些赞美议论,自然牵惹了元文夫人的诗肠,以至于诗中有〃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的句子,那倾倒之心,爱才而兼钟情,可说是到了极点,一时传为美谈。然而这一切被狂放文人传诵的风流佳话,在严毅正直的熊赐履看来,不是太轻薄了吗?
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遇,这两个人也许一辈子也不肯相识,一辈子都认为彼此是格格不入的。
那年清明,徐元文与一帮朋友借龙泉寺诗会,兴遄逸飞,非常畅快。不料会散之后遇上大雨,正在归家途中的徐元文只得敲着路边一扇栅门,大声请求避雨。出来开门的竟是熊赐履,两人不免一怔,毕竟曾经相识,便都拱手为礼。雨中不好叙话,熊赐履就请徐元文进屋。
才进蓬门,徐元文顿觉眼前一亮。春初寒意尚浓,城内、郊外还是一番萧疏荒漠景象,而熊赐履的院子里已是满目碧色了。待到迈步进屋,只觉绿意盈怀,徐元文更加惊异:虽然四壁萧然,但修洁无尘,茗碗火炉、方桌圆凳,位置妥帖。
最令人注目的是墙根桌边、窗台阶前,瓦盆土盎排得满满的,种的全是绿草。那些草芊绵娟秀,鲜媚非凡,徐元文叫不出名字,也从来不曾见过,连声赞美。熊赐履爱草成癖,得到这样的真心赞赏,也很高兴,引徐元文进里屋去看他最喜爱的翠云草。徐元文又惊异地看到,窗下书桌座椅都已敝旧,椅背上还缚了一张撑开的雨伞,桌上纸砚摊开,墨迹淋漓,显然主人刚才就坐在伞下写文章。熊赐履见徐元文望着伞,不在意地指指屋顶说:“一下雨便漏。〃桌上一盆翠云草,旁边两只小陶钵,一钵中盛白豆,一钵中盛黑豆,徐元文好奇地拿起来看看说:“赐履兄以此代弈?〃熊赐履摇摇头,和蔼地说:“不,这是古时性理贤人澄治思虑的良方。读书作文之余,常常默坐自剩每出一个善念,就把一粒白豆投进钵中;每出一个恶念,就投一粒黑豆。初时黑豆多白豆少,尔后白豆多黑豆少,尔后不再有黑豆,到最后连白豆也没有了,才能达到至境。小弟如今离至境还远,既有白豆又有黑豆。〃他很坦率地拿另一个钵子给徐元文看,果然白豆、黑豆大致一样多。
徐元文一时心下很觉敬重,说:“不料赐履兄如此苦志苦学!……兄雨中著书,必有佳句了?〃熊赐履说:“不过读了宋史,见了几首咏诵岳王的诗词,偶有所感,得了一联而已,请赐教。〃他把桌上那张纸递给徐元文,只见上面写了两句诗,墨迹还未全干:宰相若逢韩侂胄,将军已作郭汾阳。
徐元文拍案叫绝:“好句,真说得绝!咏岳王之诗何止千万,这两句立论新奇,前所未有埃何不续成一首整诗?……”徐元文告辞时,天已晴开了,夕阳斜照着新雨之后的庭院,翠云草贴地而伏,饮着雨珠,一碧无隙,看上去就如绿毯茵茵,春意盎然。徐元文不觉叹道:“敬修这一园芳草,叫人顿觉生意满眼,多少诗情画意,真个流连难舍啊!……”数日后,熊赐履应邀回访,受到热情款待。徐宅宽阔华丽,自然非熊赐履居处可比。但书房的清雅幽静,壁上书画的端庄大方,也使熊赐履感到满意。二人在书房酒谈茶话,很是畅快。引起熊赐履注意的是主人文具用品上的铭文。
桌上一方端砚,紫檀砚盒盖上雕了y文,题为〃自用砚铭〃,字体是飞动的草书,认得出是徐元文的笔迹:“石友石友,与尔南北走,伴我诗,伴我酒,画蚓涂鸦不我丑,告汝黑面知,共我白头守。〃熊赐履拨过他俩品茶的阳羡砂壶,上面又有用隶书工工整整写下的铭文:“上如斗,下如卣,鳌七足,螭七首,可以酌玉川之茶,可以斟金谷之酒。〃后面用小楷写了一行下款:丁酉春元文志于燕京。
徐元文见他对铭文这么注意,便笑着从书房一角的卧榻上,拿来一只空心粉底、松鹤白云花色的瓷枕,说:“这铭文是所谓游戏之作,敬修不要见笑。〃熊赐履接过来一看,枕上铭文写道:“甜乡醉乡温柔乡,三者之梦敦短长?仙人与我炊黄粱。〃熊赐履暗暗称奇。这些铭文确实才气横溢,亦庄亦谐,幽默洒脱,可见作者的才华功力。尤其使他欣赏的,是铭文内含的哲理。那枕铭说得多么透彻!太合他的心意了。他真想拍案称好,但他一向没有喜怒形于色的习惯,只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句:“想不到风流才子并不浅薄哩!〃徐元文哈哈大笑,熊赐履一向严峻的面容也变得温和蔼然了。他们从彼此身上找到了共通的东西,因而产生了友情。
不过,两人一贫一富,贫者十分耿介,一文钱也不肯妄取,多次谢绝富朋友的周济和邀请作客的柬帖。富朋友并不见怪,每过三五月,便亲来熊赐履陋室探望,二人诗酒相酬,长谈不倦,欢聚一日,又各自分散。徐元文仍在士大夫文人间来往,熊赐履仍往学馆教授蒙童,两人关系倒也十分自然。
今年九月重阳日,二人已经聚过,徐元文为什么又来探望?徐元文进屋,并不客套,开门见山地说:“敬修,你儒学深湛,满腹经纶,难道就以学馆了此终身?“熊赐履感到意外:“公肃此话何意?〃徐元文道:“大乱之后,人心思定。不日云贵收复,天下一统,欲安天下,非孔孟朱程圣道不可。早年吕老先生誉兄将为道学大家、一代宗师,兄就不想有所作为吗?〃熊赐履说:“这样看来,公肃也有出仕的意思了?你舅父亭林先生能够答应吗?〃徐元文豪爽地笑道:“男子汉大丈夫纵横一世,且不说博取功名、封妻荫子,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老话,如今也用得着。你我满怀才学,为什么不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事业呢?能使天下万民安居乐业,博得个青史留名,也不枉此生了。至于我舅父,一向耻食周粟,要为大明守节,但近年来也不反对我们兄弟出仕了,足见人心思定已不可逆转。
敬修莫非真要做齐、夷?”
“哦,倒不是。本朝剿灭张献忠,对我家倒有雪恨报仇的恩义,我也不想上首阳山。不过取士出仕,唯有科举……”“正是!我原也担心科场承明末之滥觞,弊端百出。今年顺天科场一案,李振邺、张我朴授首,人心大快;江南科场弊端已发,朝廷必将严惩。皇上英明有为,天下科举铨选必将一扫积秽,杜绝弊端。这不正是我辈出头之日吗?〃熊赐履已经动心,但不动声色。
“敬修,不少同道朋友来我处聚会商讨,你也同去谈叙谈叙吧。〃熊赐履想了想,说:“容我三思。今日实不得空。”“哦,学馆有事?”“不,我要去城外海会寺烧香还愿。”“风雪初停,城外寒冷,改日再去吧。”“君子平日好整以暇,便遇荣悴显晦之变化均不应改变其处世准则,天气之y晴冷暖何足挂齿……”徐元文见他的道学劲儿又上来了,连忙笑道:“罢,罢!
不劳你的大驾,改日再聚吧。”
熊赐履走出海会寺时,天色晴好,丽日当空,田里的积雪滋润润的,仿佛就要溶化似的,空气很是清冽新鲜。郊外果然不同于城里,真令人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刚才他在佛前求签,得了个吉字,心里很高兴。自从母亲来信告诉他聘定叶家小姐后,他表面上无所表示,实际上非常兴奋,以至于借故来海会寺占卜凶吉。就是最有学问的人,面对不可知的、又无法左右的命运,有时也难免求助于神灵。不过他很看重自己的名声,特意选择了远在城外的海会寺,省得被人知道了笑话。
他迈着方步,悠闲地南行。远远望见路边一座方亭,两面招子上斗大的〃酒”“茶〃二字老远就能看清。他觉得口渴,不觉加快了步子。
方亭虽然敝旧,却很宽绰,位置也好,面临官道,紧靠凉水河桥边,轩窗四面,亭内很是明亮。主人家卖茶卖酒卖食物,来往行旅正好借此歇脚。因为风雪才停,亭中客人不多。熊赐履一进门,店主就连忙起身招呼。熊赐履打量四周,竟在亭柱上看到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谋衣苦谋食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这副对联语虽俚俗,但在诙谐中含着一丝酸楚。熊赐履点点头,随店主人引导,在亭柱一侧入座。伙计送上热茶,他又要了几样点心,饶有滋味地吃着,腹内实在也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