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非自己也承认:我和小二站在一起,大家就只能看见我弟弟,若是本朝民风再开放一些,我们家也不必买水果。
当时贾琰和黛玉夫妇也在头疼,他家小二真的变成了一家有子百家求,梁、孙、许、楚等等故旧都上门询问。连镇守边关多年,挂着兵部尚书衔的谭正奇都写信过来,上书“颜询问二公子正则婚事定了没有”云云。
当年贾非成婚的时候就折腾过一次,几家都盯着这个女婿,最后贾琰负责在前头吸引火力,黛玉负责撬开儿子的嘴,结合本人意见和父母意见,还是决定娶当时翰林学士孙钊的女儿孙笕。而内阁学士许直的女儿嫁回了舅舅家,和长乐公主的长孙梁照成亲,兜兜转转,几家还是成了姻亲。
可林是这一次更甚于从前,何况这小子比兄长更狡猾,等到庶吉士散馆,父母想和他谈婚事的时候,林是马上就道:“二表叔的儿子这一科也考上进士了,爹、娘你们知道吗?”
黛玉楞了一下,随即同贾琰道:“是,二表哥宝玉的儿子贾芳吧?”
林是在一旁赶紧道:“还是娘亲记性好,就是他,考上了二甲二十四名,很厉害了。他上京来去了三表姨那边,本来我也不认得,石磊表哥告诉我的。”
这个名字的出现,让夫妻两个一起回忆起了从前,林是一看赶紧趁着机会告退溜了。
贾琰叹道:“一晃都这么多年了,连宝玉的儿子都考上了进士,说来,那孩子咱们没见过吧?”
黛玉默默点头,她也没见过那个孩子,只是听说过。
当年大舅舅贾赦和表哥贾琏作为平安州一案的证人,总算有功,皇帝也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只黜了荣国府的爵位,贾政也以“昏聩”的名义被勒令致仕,但又以“恤老”的名义保留了老太太的诰命。
老太太在一日,他们就还能在京城立足,可史太君终究没能撑多久多久,在那之后的次年就过世了。那时候贾芳刚刚出生,自然无法见人,而那之后就是宝玉丢失了通灵宝玉,又突然失踪。而林家这边,林海和贾敏上了年纪,又相继生病。
先是贾敏病逝,林海承受不了老来丧妻之痛,一病不起,旋即过世。黛玉当时又赶上第三次怀孕,又累又痛悼父母,身体心情都不好。贾琰上要顾着老人们的丧事、下有二子年幼需要顾念,旁边还有妻子让他担忧。
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忠顺王指使人弹劾贾琰,说他在平安州一案中假公济私,勾结如今的平安关守将谭正奇,又有宁国府的证词说定城侯府当时给贾琰送礼,他受贿赂。
当时在朝上,皇帝还没表态,贾琰又累又怒,一气之下表示,舅父舅母教养他长大,又将爱女嫁给他,如今二老过世,自己当尽人子之礼。他要给二老守孝,他要丁忧!
司徒延爱指使人就指使,有本事就弄个“莫须有”的罪名给自己下狱,让自己去死!
他情绪激动的回家,第二天就开始守孝,没几天真的病了。看见他这个样子,黛玉反而从悲伤中冲出来,她成为了家中的支柱。她开始询问发生了怎么事,在贾琰病中写奏疏给皇帝自辩,写书信给各家亲友说明事情原委,一直到贾琰能从病床上爬起来为止。
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