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就是贾敏的担忧之处,石光珠所谓公府嫡长孙的身份,完全是空的。谁敢相信这孩子如今只在缮国公府挂名,哪怕是成年之后,他也一直住在当年抚养他长大的石家老太妃留给他的房子里。偌大国公府,这位嫡长孙没有落脚的地方。
所以,给这样一位“公府嫡长孙”寻个合适的姑娘成亲,着实是一桩麻烦事。尚公主?不行,他脸上有疤,而且谁敢将到如今都没有被请封世孙、又有那么一段身世的石光珠介绍给皇帝选婿;
而找个门当户对人家的嫡长女或者嫡女,这比尚公主更困难。贾敏当时对黛玉说道:就比如梁家姐妹、又比如陆家姑侄,这些名门勋贵、清流重臣,哪一个会让自己的女儿、孙女嫁给空有“嫡长孙”名头的石光珠?
人家图什么,难道是扶贫吗?石光珠再有军功,也没有一战封侯,还得熬资历,后来又去了楚王府,等闲人家都不愿将他列入择婿范围。
于公对家族无甚益处,于私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女儿陷入一堆麻烦里石光珠两个堂弟可都成婚了,一个岳家是南安王府、另一个岳父是齐王。这样的情况下,石光珠的婚事拖到如今,高不成低不就,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对探春来说,虽然姐姐入宫为妃,但是荣府经历了这一场风波,也要低调做人。日后她的婚事,怕也是高不成低不就,偏偏她本人素质并不差,足以掌控中馈或者应付内眷的明枪暗箭。就贾敏来看,石光珠如果能够平安继承国公爵位,只有皇帝发话一条路,那就没有闲人说话的余地;而如果石光珠不能袭爵,他和探春小夫妻别府另居,也不是不好。
至于为什么只能是探春不能是迎春……娘家侄女们什么性子,贾敏心知肚明:探春性子爽利,不是个吃闷亏的人。而迎春,呃,若是将她定给石光珠,那真是既害了迎春,也坑了石光珠。到底是故人之子,贾敏不会那么干的。
“其实我已经听到风声,”石光珠笑叹:“缮国公他老人家,打算为次子请封世子了……就在陛下说三庶人之事彻底过去,以后不准任何人用此事作为理由攻击朝臣之后。”
这倒让贾琰无言以对,以石光珠如今的身份,他的婚事也就是楚王关心一下,远远不会上达天听。或者这么说,皇帝就算知道,也只会当成一桩逸闻。缮国公请封世子的事情,贾琰也听林如海说了,而且林尚书的态度很明确。
“皇帝现在为了体现自己宽仁、不追究的态度,很大可能会允准所请。至于将来世子袭爵的品级,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只说现在,缮国公很会抓住时机,这份本领不能不服。”林海原话。
是啊,缮国公这么多年蛰伏,依旧可以准确的把握住皇帝的心思:既然三庶人之事要彻底过去,缮国公府推出一个完全没有出仕,和三庶人丝毫无关的次子,直接递给皇帝一个完美的台阶:陛下,让我们把过去的事情都忘了吧,都过去了,重新开始。
至于石光珠,那是谁?谁会为了不相干的人张目,而去打皇帝的脸?
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清楚,皇帝所谓的不再追究,就是“因为三庶人之事而死的臣子,也就是死了,不可能有追封或者从流放地召回来,你们死心吧。”假装这档子事完全不存在而已。
“那……他会怎么对待你?”贾琰问道:“缮国公会给你一份家业,分家将你分出去吗?”
石光珠笑了:“我倒希望这样,大家省心,得见面总是像防贼似的防着我,我也心累。至于这桩婚事,若是三姑娘不嫌弃过不上公府的富贵日子、还可能陷入什么怪事,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