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也不用贾琰道歉,黛玉自己说道:“最早见着二表哥的时候,总觉得有些心酸,可是后来只觉得是个不错的哥哥。你要是问我还有没有其他心情、其他想法,没有的。”
“我知道,”贾琰恨不能抽自己一巴掌:“我、我、”他的喉结用力动了几下,“玉儿,我一定好好待你,你信我。”
“我信,若是不信我也不会把糖扔你身上。”黛玉笑着拿出一个扇套:“原本打算给你的,险些忘了,如今你出门也带着扇套,换上罢。”
一脸傻笑的贾琰赶紧将扇套换上,他仔细一看,扇套内侧还有一句话“黛玄眉之琰琰,红颜而发色。”是晋夏侯湛《雀钗赋》中夹着二人名字的那句,贾琰看着黛玉瞧着自己的笑容,心里暖烘烘的。
贾敏听下人说琰大爷同大姑娘两个人就是看着对方笑的时候,她也笑了,算是放下心来。父母就是这样了,再怎么放心,也怕孩子们出的不好。总盼着他们顺顺利利无灾无难。
如今,贾琰还是上午去翰林院、午后就去楚王府中。他这一科的状元因为四六骈文写得极好,被皇帝放在翰林院参与草诏;而榜眼的学术功底着实不错,又是礼部尚书陆泰清的学生,直接被陆尚书抽走去参与编撰《吴会典》。
庶吉士们自然是全职翰林院观政,而贾琰因为被皇帝给了实职,倒是在王府里待的时间更长些,偶尔更是住在楚王府中。十日休沐的时候,他压根不回家,还是一样溜到林府蹭吃蹭喝,负责给黛玉输送各种“闲书话本”,还给她将翰林院的各种趣事。
不过其中一件事,贾琰没有说,他的同科二甲第一名传胪陈陈白楼在背后说是非。还是旁人告诉贾琰的,陈说他简直做了上门女婿,“有个好舅舅、好岳父就是好哇。”言下之意,贾琰能得到陛下青眼都是因为出身的缘故。
贾琰倒没生气,这话吧,其实说的也不算很错。贾琰很有自知之明,以他的天赋能考上举人就是极限了,现在饶了一个探花,和皇帝“求全”的心理、长辈们帮他谋划押题都有关系。否则百余名进士,难道同进士真的不如一甲二甲?
真的做起官来,说不定同进士做的更好呢,就如石光琳。这位石家三爷考中了同进士,可是考庶吉士的时候,硬是将许多二甲都比了下去,如今也在翰林院观政,且人缘极好。不过,要让贾琰说,过犹不及,这位石三爷的名声人缘,好的过分了。
他对石光珠说过,不过石光珠只是笑笑:“缮国公府在京中的名声这些年才缓过来,不过石光琳平素也不同世交家的公子来往,都是与读书人走得近些。都是老爷子帮他筹划的,不知道缮国公他老人家究竟想押个什么宝。”反正石光琳目前中规中矩,与贾琰倒也说过几句话。
自皇帝让御史中丞检校长史之后,又是频频为楚王加恩,一时京中侧目。司徒阔当然高兴,可是高兴之下也颇不自安,他的哥哥们已经盯上他了。不过一月的功夫,燕王、齐王,甚至过继出去的六哥晋王都请他喝酒吃饭,谈话里拉拢、敲打,甚至讥讽都不少。
“父皇究竟想要做什么呢?”司徒阔叹气,石光珠跟着犯愁,只有贾琰笑着为二人斟茶。关于这件事,梁寂曾经委婉的转告了父亲梁纶的看法,贾琰也问过林海,他们二人给出的答案基本一致:皇帝开始着手搅混水了。楚王机会很大,如今能看出来,皇帝并不讨厌楚王……
贾琰笑道:“殿下是当局者迷,”他递过茶杯,请司徒阔、石光珠都坐下,“如今能看到,陛下对殿下也是寄予厚望的,可是殿下有一个弱点,且短期不好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