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此刻站在殿上,才知皇帝的胆色远比他想象得大多了他不但要和男子成亲,还要全大梁都……
这还真是彻底的“名正言顺”啊。
沈蔡二人仓促之间无暇细想,只要陛下不是要将苏先生入后宫就松了一口气,何况打从心眼里不想阻挠他们。
其他臣子见六部中有三部的尚书大人都毫无异议的接了旨,议论之声更大。更多的人站出来反对,有人声泪俱下地在述说“祖宗之法”,有人义愤填膺地道“阴阳相合乃是天道,陛下不可悖逆天理人伦啊”,也有人试图斡旋折中,皇上爱重苏大人,娶了他也无不可,只是就不必改制闹得全民动荡沸沸扬扬了吧?
萧景琰淡淡道:“若无律法可依,只是仗着朕皇帝的身份行此特权,那又算什么名正言顺?百年后到了史官笔下,世人眼中,这场婚事也不过是皇帝昏庸妄为的一个笑话罢了。”
何况他相信自己与梅长苏绝不是大梁唯一一对真心相恋的男子,那么他们的婚姻也就不该大梁唯一一桩。
新的律法推行自然步步维艰,可假以时日真正实施起来之后,大梁会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人,像他们一样的婚事。或者几十或几百年后,会像男女婚恋一样普通寻常。
到时自己和梅长苏就不过是“第一对”,而非唯一一对或最后一对,史书和世人也不会再以此臧否。
只是要如何推行实施,却是目前最困难的难题。别说天下百姓了,就此刻殿上这些情绪激动的臣子们都不是一朝一夕能摆平的。
殿上已有老臣叩头叩出了血。萧景琰抬手示意,殿下的太医们便一拥而上,给那位大人清创的清创,包扎的包扎,片刻间就将他额上的伤料理得妥妥当当。该大人顶着脑门上一圈白布十分茫然,半晌后才反应过来原来皇上今日叫太医来,是这个意思啊!
众人也都纷纷明白过来,皇上今天是吃了秤砣铁了心,管你们磕头还是触柱都绝无转圜余地了。可是若就此作罢,任由这份滑天下之大稽,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令颁行,那……那大梁不是要乱套了吗?
朝堂上乱成了一锅粥。大多数文臣和半数武将都出列跪求皇上回成命,而岿然不动的那些人便显得有些鹤立鸡群。而这些人中最令人意外的,莫过于掀起这场风浪的御史中丞贺岷。
他连陛下与苏大人传出点流言都忍不了,此刻陛下公然要修改律法让男子与男子成婚,他难道不是该第一个扑出来撞柱子死谏吗?
有部分其实对此事不那么在意、不过随大流反对之人这时看着立在朝班中稳如泰山的贺岷,莫名觉得受了欺骗,又悄悄闭嘴退了回去。
萧景琰被众人嚷得头痛,估摸着一时半会儿这些大人们也没办法想通,大家留在这吵上几个时辰于事无补,只会多几个磕头磕破皮或者被气晕过去的,于是干脆道:“此事就这么定了。众卿若无其他要事,那便……”
他“散了吧”三字还没出口,一直不言不动的梅长苏忽然脚步一错,出班朗声道:“陛下容禀。”
萧景琰心头突地一跳,几乎不敢看他。他敢横眉冷对千夫所指,却不想在梅长苏脸上看到失望为难和自责的神色。他擅自做了这个决定,不但涉及二人终身大事,更涉及大梁万千百姓,他实在拿不准梅长苏会是什么态度……?
因为心虚气短,所以没敢甩甩袖子丢下一句“有事明日再说”就走,只得道:“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