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中感叹,岳云一路冲锋在前,却几乎毫发无损,委是神奇。所以说,要成为名将,战场运气也是少不了的。他不再客气,开门见山道:“既然如此,岳机宜,两位统制,东叟,咱们就商量一下,下一步我军该怎么走吧。”
汪若海急于讨好,见刘如此看重岳云,笑道:“我虽看过几本兵书,毕竟不曾深入,太尉说商量,实不敢当。唯愿听诸位高见。”说着向岳云使个眼色。
岳云真个当仁不让,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可商量的。诸太尉都是久经行阵,原不需小子多嘴。既蒙垂询,愿献美芹之策。”
汪若海多嘴道:“岳机宜一定是欲向前了。”
“呵呵。”岳云想也不想地脱口而出。
汪若海当时脸就红了。
岳云道:“虏人想必是跑回府城了。两府已失,东京想必不会幸存。何况我们打了这么久,也没见到东京败退下来的宋军,嘿嘿,这些人是不可问了。”岳云还算留情面,没有直接说出投降二字。
“前路已断。末将猜测,虏人怕是想引我等攻城。我军侧翼没有接应,又孤军深入,一旦顿兵坚城之下,士气必然大损。”
柳倪补充道:“牛太尉一军还在蔡州。”
其实这也不能怪鄂司行动缓慢。本来鄂司到朝廷旨意就要晚上几天,再加以路程艰难,所以拖在了淮西一军的后面。
岳云点头道:“所以呀,虏人想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偏不干什么。干脆撤回项城,一是保护粮道,二是拉平和牛太尉一军的距离。嘿嘿,让迪古乃和韩常在淮宁空等好了,气死他们。太尉,让我带兵去淮宁转一圈做做样子好了,咱们大军回军,如何?”
刘本来也是这个计较,宁稳不可贪功。只是,岳云一战而威名大噪,他不得不先征求一下岳云的意见。至此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哦,回军确实是个好主意,还可以和牛太尉互为犄角。”
“哼,不止如此。”岳云道,“东京这地方岂是好待的?没有粮草,没有转运,倒要看看四太子有多能耐。”
刘清楚,李纲坚壁清野,东京的存粮都缴到了河南转运司。东京的人口也尽量进行了疏散。不过,岳云提到的转运二字倒是新鲜。
“转运?”
“东京这回要靠河北、山东接济了。只是河北有梁兴的山水寨,淮东宣抚司再掐住山东漕运的脖子,我看四太子在东京怎么忍得下去。”
岳云描述的场景的确很是诱人,刘不禁拈髯微笑。正巧,亲兵给众人端来了饭菜,刘招呼大家一起吃着。饭菜相当简单,麦饼、咸肉,但因为是战后,即使汪若海也有劫后的庆幸,吃得格外香甜。
刘不再征求别人的意见,边吃边道:“还有,必须尽快将金人重进河南的事情告知诸宣抚司和都督府,以方便朝廷早做决断。这就要拜托东叟的一只大笔了。”
第217章终章燕云(47)
沙颖河畔宋军险胜,一战虏尸遍野,横尸约七百具。这样的战果为宋军赢得了两天的时间,得以从容后退至项城展开兵力。刘分兵布守于项城及附近的镇市,同时快马飞传金国大举入侵的消息。按金国前锋的兵力与速度,金国大军十天之内必然渡过黄河,略地河南。随申文附上的,还有沙颍河大捷的捷报。捷报中,特叙将士立功之详情,岳云排在首位。
淮西大军已开赴寿春,距离项城最近。在寿春主持军务的王德不敢怠慢,立即将奏报转递庐州。吕祉接到意料之中的捷报相当兴奋,拜发之外,又奏请入朝规划北伐事宜。他料想按朝廷素来的行事,北伐的样子是要做的,但入朝不过是一场空。话又说回来,朝廷如何行事总归是官家拿主意,他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