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章还是没写完,明天101章肯定是五年平金的结尾了。
第170章五年平金(101)
诏旨是对吕祉上奏的回复,许关师古一军留在淮西,任其调遣,同时命转运司应付粮二十万石,钱十五万贯充做归正人安置及激赏的用,更拨付耕牛、种子若干以备来年营田之用。不出意料,吕祉的请求被打了一个对半的折扣,但让他惊奇的是,官家竟然给了州县官自专辟置、臧否的权力。
吕祉难感慨不已。这南宋初期的政府,处处透露出浓厚的草台班子的气息。官家是个甩手的掌柜,底下群臣拆东墙补西墙得过且过。类似这样的放权,搁到承平年代,根本无从想象,稍微恢复藩镇之制度,还真是被当做了一剂良药,一旦朝廷捉襟见肘便开来使用。不过此回这偏方是真的管用,吕祉已经拿定了主意,但还是略微征求一下众人意见。
“岳机宜,”吕祉问道:“我记得当初复襄阳六郡之后,岳少保也有此措置之权,是也不是?”
岳云很是为吕宣抚高兴,笑道:“宣抚记得不差,我爹蒙官家允准,授予此权。于是在军中以及幕府选择官吏,务求能够安集百姓。于是牛太尉(牛皋)做了安抚使、党叔叔(尚友)孙叔叔(革)他们都当了回知县。继而又从小吏中选择了那些勤政爱民的,提拔为主官,这些人感激涕零,干得尤其卖力。六郡民生恢复的很快。详细情形胡家哥哥比我更清楚。”
胡闳休补充道:“这样的好处是,一地的长官既管民又管兵,事权统一,推行营田之类的事情便容易了许多。而且鄂司之内,纠察最严,若想升迁必须先干好差事,这样有岳宣抚在上监督,奸贪之类的行为便敛了许多,百姓不至于被欺压盘剥,也就乐于复业了。”
吕祉点头,用目光扫视僚属一圈:“我们也依样措置如何?”
刘子羽第一个同意,其他人自然没有异议。于是众人兴奋地围坐在一起,讨论这个县要用哪个人,另外一个县又该如何安排副手。这样讨论了约有一个时辰,终于定出了一份提纲来。
吕祉记得,历史上刘有治理州县的经验,就定下由他任光州黄州的安抚使,刘子羽兼蕲州安抚使,寿州地区临近淮北鞭长莫及暂时只派县官,军事份地则由王德措置。庐州下辖诸县因为离得近的缘故,空缺的县官都由宣抚司幕僚兼任,连岳云都得了个职位,把岳云喜得眉开眼笑,说道:“这回我也成了亲民官,一定得写封信回家告诉我爹。”
吕祉本是有意锻炼岳云的,大衙内从来是勇将,没有牧民的经验,于是嘱咐道:“你先莫要高兴,做亲民官有许多的规矩。你们其他人虽有署理州县的经验,但时间短,当职还是要定下几条规矩。”他上辈子没少处理县务,现在说起来驾轻就熟,“州县官既然是叫做亲民官,能使百姓来亲你的,便是好官。若做到这一点,却先要你去亲百姓才行。否则,凭什么人家依赖你信任你,还要奉承你是青天大老爷呢?”
讲到这里,僚属们尽皆笑了,属岳云最为欢畅。
“不要笑。”吕祉清清嗓子:“国朝对县君的考核有所谓七最,我跟你们细细数来,一是核准赋税、二是公平差役、三是兴修水利、四是平决诉讼、五是兴办学校、六是及时赈灾,七是维持地方平静-这条倒是你们的本行。”
岳云笑道:“下官倒觉得,宣抚说了这么多条,倒把我说糊涂了。譬如,若真是核准了赋税,我怕咱们军中的粮饷就没地方出了。又如,既是公平差役,那些个大户势必不愿意,这地方治安多少要依赖他们,这两条又成了对立了。所以林林总总这些条,总该有一条是最主要的吧?”
岳云说完眨眨眼睛,吕祉猜出他这是明知故问的意思,是想借机让吕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