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你说的,敢情安安、三宝是送的。”
两人笑语渐低,直至无闻。
作者有话要说:
留中不出: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下,不交议也不批答。
胡安国:宋代理学一派大儒。
第129章五年平金(59)
绍兴七年七月底,刘子羽正式以淮西宣抚司参谋官的身份履新上任。刘子羽虽然屡次表示一切从简,千万不要搞隆重的仪式。但吕祉为了表示对老友的尊敬,特意率领全体僚属在城门迎候。
吕祉远远看见一乘官轿从码头方向赶来,官轿后面不过跟随了三五个侍从,情景虽然说不上惨淡,这不事张扬的做派还是出乎他的意料。毕竟刘子羽本就是京中大员,而按国朝制度,参谋官虽然不是正职,其尊崇却是等同于封疆大吏的。他就猜到,刘彦修的境况相当不妙,赴自己的属官果然是落荒而来。他苦笑着看一眼身后的淮西众将,诸人兴致也是不高。尽管刘保持着一贯的风度,但俊美的脸庞上笼罩了一层阴云。王德干脆称病不来撂了挑子。平日肆无忌惮的靳赛也识趣地不再插科打诨。十几人的队伍沉默的近乎于沉重。
这气氛倒是暗合了刘子羽的心情。
“安老,”刘子羽从轿上下来,赶快上前两步,把住了吕祉的手臂,“仆信中说,千万不要兴师动众,区区一介罪臣承受不起。安老还是如此盛情,让仆不胜愧疚。”罪臣这个称呼源自刘子羽的自嘲,他因为王伯龙一事屡被言官弹劾。虽然官家留中不发,但背不住有些言官将抄本直接送给了刘子羽。风口浪尖之上,甚至有布衣上书请斩刘子羽人头以谢天下的。闹到这个份上,不怪他以罪臣自称了。
刘子羽紧握住吕祉的手,上下摇动,显然甚为激动。吕祉觉出刘子羽的情绪既激愤怒又带着三分委屈,代官家受过果然是件辛苦差事,于是安慰道:“彦修,你这说得什么话!你我是肝胆之交,你屈尊来做我的参谋官,相助北伐大业。这份情谊让我铭感五内,若是简简单单地便接了你,于情于理都无法交代。今天是你的大日子,你就不要再说扫兴的话了。”
刘子羽这百余斤的胖大汉子闻言险些落下泪来,勉强笑道:“受教受教。安老,不,宣相,请为下官介绍一回淮西军中的大将吧。”刘子羽首先向刘一拱手,招呼道,“刘团练,别来无恙。”再问道,“哪位是王夜叉?下官久闻大名。”
刘子羽自富平之战前,就早与刘相熟识,所以并未过多客套,直接询问王德在何处?
“王太尉一周前便请了病假,至今在家服药。”吕祉尽量用自然的语气解释道,“连番大战,王太尉伤了元气,回军之后就一直疾病缠身,缠绵病榻已经多日了。这次,王太尉听闻彦修要来,本想力疾相迎,是我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多休养些时候。”
这话五分真五分假,王德生病是实,但远未到起不了身的地步。王德这是心伤儿子惨死王伯龙却未能正法,吕祉怕王德见到刘子羽后干出不适宜的举动,索性让他继续养病了。刘子羽聪明绝顶,脸色一红已然想明白了,嘿嘿两声黯然道:“哎,仆一身愧对天下悠悠众人。”
吕祉没有接话,刘子羽此时放低姿态反而有利于取得诸将的信任。
刘子羽再问道:“哪位是岳家大衙内。”
“真是不巧,岳、胡两位机宜与关复古以及庐州城的李知府一起去了前沿,措置接伪齐降人的事情。彦修,你今天是见不到这两名勇将了。”吕祉说起这件事,是真正得舒心,笑容中都透着发自内心的喜悦,“彦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