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任惭愧之至。”
张浚此番话实际是在提醒官家,王伯龙固然是万夫长,但大金万夫长几十个,他左右不了和议这等国之大事,所以口出狂言,很可能仅仅为了活命。
赵构仔细体味着张浚话中的深意,脸色一沉,没有说话。
张浚尽礼垂泪片刻,不再提献俘之事,转而道:“这次淮西之战,金人虽然退了。然而兀术本部实力并未受损。金人怕是以退为进,另有打算。臣身居都督兵马之职,不得不预为陛下言。”
这就说得更加直接了。就算真能议和,主动权也是掌握在金人手里。兀术、挞懒首肯了才能议和,大宋一厢情愿地上降表,金人只怕也不会领情。赵构到此不得不问道:“依卿所言,兀术为什么退军呢?”
“臣已经让诸将探听消息,想来不久便有回报。然而陛下既有复故土的大志,臣不胜激动之至。臣请陛下借此胜捷,大会诸将,商讨天下形势。”
赵构盯着张浚,修眉紧蹙目光阴沉,沉默良久。
作者有话要说:
献俘制度依据《政和五礼新仪》,《宋史》等记载
第127章五年平金(57)
官家终于勉为其难地同意了召集诸将于庐州大会的建议。虽然打出了“犒赏诸将以期尽复失地”的旗号,但官家心里明镜一般,不过把其当做试探诸将对和议态度的手段。至于时刻挂在嘴上的“先帝梓宫”更是一件必不可少的遮羞布,一旦需要就可以拿来做与金媾和的掩饰。
……
庐州城中,呈现出一派大战之后特有的欢欣景象。虽然金军的攻城给这座淮左名都造成了严重破坏,随处可见因被用作滚木石而拆得七零八落的房屋;但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路上不管是见到熟人还是陌生人,彼此都会微笑着打个招呼,问一声:“回来了?房子还在吗?”倘若那人回答一声“还在”,两人就会互相恭喜“老天保佑,万幸万幸。”倘若那人回答一声“不在了”,来人也会热情地拱手邀他一同去宣抚司衙门领木料石料重建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