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这徐三娘花了一个时辰的工夫,伏案笔耕,熬更守夜,总算是将整份状书赶了出来。她但将那状纸摊于案上,只等着墨迹晾干,自己则仰面靠于椅上,开始闭目养神。
只是这眼睛才一合上,便是再难睁开,半晌过后,徐挽澜半梦半醒之间,忽地听到那唐小郎在耳边柔声道:“娘子醒醒。奴来替娘子沁口浴足了。”
徐挽澜唔了一声,这便有些疲乏地睁开眼来,微微侧头,朝着唐玉藻看去。哪知她这一转眼,便被眼前所见,惊得困意消散,立时清醒过来。
若说这唐小郎身上,有甚么不寻常之处,那便是此时此刻,他身上穿的这衣裳了。这衣裳薄而轻透,白纱为底,红梅铺绣,那少年郎清瘦的身躯,及那阴私之处,也于薄纱之下清晰可见。徐挽澜匆匆一扫,便知他衣下别无他物,仅披了这薄纱在身,直臊得这小娘子急急转眼,清了两下嗓子,哭笑不得道:“这便是那魏大娘给你做的衣裳?”
唐玉藻点了点头,眯起月牙眼儿,笑吟吟地在她身边蹲下,先将盛满温水的锡盆摆到椅边,接着又将伸出手来,要去给她褪去罗袜。徐挽澜却是坐于椅上,蜷起双腿,避了开来,只叹了口气,无奈笑道:“这等眼福,我可消受不起。你小子,赶紧歇了那等贼心,换件衣裳再来。”
唐玉藻瘪着小嘴儿,抬起眼来,委屈道:“阿母说了,得到明日天亮,方才准奴更衣。”他稍稍一顿,又低下头来,撩了两下那锡盆里的清水,试了试水温,并低低怨声道:“娘子都将奴看全了,又怎能随意打发了奴?”
徐挽澜长叹一声,双手搓了两下脸,随即无奈道:“好玉藻,你主子在外奔波数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累得睁不开眼来,哪里还有工夫应付你这小狐狸?你莫听阿母作乱撺掇,我跟你说过,你只要不做那伤天害理之事,我便必不会逐你出门,用不着见天儿想着爬我的炕席。”
唐玉藻见她如此,委委屈屈地努起了小嘴儿来。可他倒也晓得这徐三娘的苦处,知道她这几日未曾得歇,着实乏累,便也不好在这当口儿分了她的心神。犹豫半晌后,这唐小郎到底还是立起身来,磨磨蹭蹭地更衣去了。
徐挽澜见他走了,这才转回头来,哭笑不得地寻思道:真不知道该说这魏大娘甚么好,简直变着法儿的添乱。她这闺房里的事儿,哪儿用得着这么多人操心?
经了这么件事儿后,这徐三娘便冷了这唐小郎两日,直教这唐玉藻柔肠百结,怏怏不乐起来。而那徐挽澜,此时此刻,自是顾不上想这唐小郎是怎样一般心思,两日过后,她便带上那改了两回的状纸,去了县衙后院,依着规矩,在开审之前呈给崔娘子细读。
这徐三娘才步入院中,便见那崔钿盘腿坐在那黄檀躺椅之上,穿着不齐不整的绿色官服,眼见得她来,很是高兴地朝她招了招手,高声喊道:“徐老三,你来的可巧。我托那做漕运买卖的魏三娘,给我带了个稀罕物回来,咱两个正好一块儿分食。”
婢子搬来了月牙凳,又抬了黄花梨的茶案过来。徐挽澜敛起裙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