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我被钱眯了眼,总想着扩大利润减少损失,却忘了这一份初心。”
顿了顿又笑道,
“你这倒还真是又做了父亲,父爱泛滥,也罢,我就照着你的想法来,一切都有我,你且放心写作就是。”
“那就谢谢罗大哥。”
温向平真心实意的道谢,有罗家和在,确实了他许多的麻烦。
因着时间到底是充裕,预计总字数也并不算太多,哪怕温向平每日写的字数不多,也到底是在赶在新一期冒顿奖评选前完成了这本《和乐》。
然而出版社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向来都是千本起印。多出来的九百多本,温向平便放入了各大书店,也没有再印的打算。
书一印出来,温向平先拿了三本分别寄给贾史两位前辈,并附言求教。
很快,贾平仄和史仁的回信便寄了回来。
温向平看完两封回信,心下不由得沉了几分。
贾平仄和史仁都是华国资深且首屈一指的大家,华国内七七八八的文学奖项,二人基本评委已经做了好几圈过去,在评奖文学这方面可以说是相当有发言权。
然而两者对于《和乐》的评价都不是很高。
史仁文如其人,言辞间直指要害,称得上是疾言厉色,说这本书的主题“刻意且浅薄”,情节“矫揉且造作”,不可不谓尖酸刻薄,哪怕隔了一张纸,温向平也能感觉到脸上泛起羞愧又羞恼的热度。
史仁这样评价道,
“为了获奖而诞生的作品,作家的心态就是浅薄的,又怎么能要求其作品不浅薄。一个突如其来的灵感被作家的细腻捕获,再用最纯洁的心、最顺畅的笔触构写而成,引以为傲,故而得到大众认可,得到更权威的前辈和机构认可,这才是得奖的含义。”
温向平看着羞愧,却又不得不承认史仁说得对。
温向平从一开始写《和乐》的目的就不单纯,因着钱财够了,在读者中的名声口碑也有了,所以就贪求在权威中的奖项来加重自身的筹码。
纵然后来温向平心思有所扭转,可源头错了,后面再怎么改也是徒劳。
贾平仄在信中也是批评道,
“古人说穷而后工,不是没有他的道理在,外物都被作家摒弃,创作的初心便指引着作家一次次的突破自我,下笔也就如有神。为外物所驱使,哪怕再华丽的文笔,再深刻的事实,也是言之空洞乏味,徒有其表。思想的深度,不在于作家选择了多么贴切社会和现实的题材,不在于作家写的多么深奥晦涩。心是透明的,思想是清越的,哪怕是简简单单同家人一起用一顿家常晚饭,也能品出来思想的深度。”
末了,贾平仄下了八字结论,
“其心不静,火候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