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程心冷笑:“你根本不明白。这个问题毫无存在意义。”
喜欢一个人可以没有原因,讨厌一个人却需要基本的理由。
程心不愿解释那个理由是什么。
彭丽也就真的不明白。
不再关注那件西装外套的下场,程心将全副心思腾出来继续研究阿爸的问题。
即便由于那日傍晚她与霍泉一起站在校门口而引发了新一轮的绯闻,程心也不作理会,只保持以往一贯的态度
置之不理,生人勿近。
关于这一轮绯闻,有人说亲眼看见霍泉拿衣服给程心披上,“是他主动的。”
也有人说亲眼看见霍泉将手搭在程心肩膀上,“是他主动的。”
先前盛传是程心主动,如今来个霍泉主动,这个大反转成了学生们课前课后最有意思的八卦话题。
无奈霍泉程心这两个当事人,今次包括向雪曼,都三缄其口。
没有谁有本事能从他们口中套取丁点的相关内容,于是绯闻传来传去,也传不出个实锤。
这三个人的关系在外人眼中始终扑朔迷离。
……
晚自习的课间十分钟,程心站在教台上翻看班级的报纸夹。
她本来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以前这短暂的十分钟通常用来去女厕所排队。可最近排队时又出现有人对她指指点点的现象,她便避开人流,等将近上课时再去。
班级的报纸由班会订阅,一共才两份,一份省城的,一份本地的,不过积了好几天,份量也够沉的。
程心不怎么看新闻报道,多半选择看广告版面来放松思维。广告比新闻有趣多了,或者征婚求友的内容,都挺有看头的。
今天她在最新的省城报纸上发现了一则广告,独占整版页面,豪气冲天。
内容是一所私立学校的招生信息,底图是学校正门的大头照。“全国名校”,“十佳老师”,“高考状元”,“出国班”,“资深外教”等字眼,一项项以大字体清晰整齐地列了出来。
这样的学校在几十年后并不新鲜,在90年代末的话则当属罕见。
一目了然的大字体读完了,程心往下看,发现中小字体所透露的信息量更多,更耐人寻味。
诸如
这所学校的地址位于省城某偏远县落,偏远到几十年后也发展不成中心位置的地方。
而学校的学,在那个年代每个学期竟要高达3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每位新生需缴交20万元的储备金,毕业时原金退还。
天,学这么高居然还要储备金,做什么用的?
上辈子,程心和两个妹妹一直在公立学校读书,看成绩择校。阿姨的儿子沈迪有在私立学校读过几年,弊在她没有打听过什么。
而她活至近四十岁,一直无儿无女,便不知道替子女操心读书,奔波找学校是怎么一种体验。
顾及她的感受,身边的朋友也甚少提及这个话题。当然了,她自己亦刻意回避。
如今广告当前,对此接触不多的程心感到乍舌。
她回到座位上,脱口就问彭丽:“这样的学校会有人去读吗?”
之前由于衣服的问题,程心对彭丽有些许隔阂,说话交流不如以前顺畅,彭丽不是没感觉的。
现在程心主动求问,彭丽认为机会来了。
她将报纸接过去,看完后很积极回答:“有啊。我爹有个省城的朋友就将儿子扔去这个学校了。听讲不错,学校管得很严。”
程心:“为什么?省城有很多好的公立学校,既然都花钱,不如花钱去公校。”
彭丽:“公校是比私校好,但公校对成绩有要求啊,不是给钱就的。像我们年级花钱进来的,谁的成绩排名低?相反私校有钱就能进。作为学生,如果明知自己的成绩跟不上,谁还乐意去公校垫底?倒数第一的滋味,就算是活该的,也不好受。再者家长也要脸,讲出去自己的孩子读书排最尾,多丢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