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东莱太史慈(全本) > 第 255 部分

第 255 部分

功能 和 功能!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办法说出太史慈的未来来。难说要说太史慈这在当时小小的人物将来会当皇帝,取代大汉江山?那等于给自己和太史慈弄来杀身之祸。所以许子将才会隐忍不发,至于管辂,那是大名扬天下,所有人对管辂这神相本身就有一种敬畏,故此对管路的天命之说自然没有怀疑,再加上民心的向背和这些年来青州新“五德终始说”的传播,所以荆州面对这些外患本身就不敢讨论太史慈是不是篡位之人。因为如此一来,一个弄不好便是引火烧身的结局。毕竟太史慈在天下万民的心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地位他们是最清楚的,这些年来青州给天下经济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百姓对青州地政策十分欢迎,尤其是和青州军开战之后,荆州的经济水平一下子降低了很多,今昔对比,荆州地百姓原本就是怨声载道,两相比较,自然知道是战争的原因,可是他们却只会骂荆州的官僚们,因为青州军并没有去招惹荆州军,相反是荆州军相助刘备激怒了青州,所以讨论太史慈是否叛逆的问题只会引起青州百姓对己方的反感,到时候得不偿失,同时,由于最先得到这个消息的人是在长江前线上,所以荆州的地方势力更加不敢传播,生怕动摇军心,而且在这里很多的地方世家大族已经投降给了曹c,他们知道曹c正在用孙策的弟弟孙诩来牵制孙权,用来达到控制荆州的目的,所以他们是不会借着这个机会宣扬孙氏家族的子孙是继承天下的真命天子的,因为那等于支持了孙权和周瑜,要知道在名义上,就是曹c也不得不承认孙权才是荆州的继承者,若是现在站出来反驳青州军,那就等于支持孙权,对曹c更是不利。岂非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在这些对孙氏家族起了异心的世家大族的心中,曹c已经是他们保住自己家族利益的最后屏障了,绝对不能丢失。这样难怪,毕竟现在荆州的形势给人一种青州军一旦灭掉了刘备马上就会挥军东进的姿态,而且这个消息已经得到了肯定,刘备已经被击败,而且生不如死,那么到了战争的下一步,荆州军首当其冲的部分就是周瑜和孙权两人,他们说绝对不会退让的,实际上他们已经没有地方退让了,所以最有可能的事情就是孙权和周瑜没有和青州军作战多长时间就会被青州军消灭掉,就算是周瑜有天大的本事,就算阻挡得了青州军一时却没有办法阻挡青州军一世,而实际上是周瑜能够对阻挡青州军一段时间,曹c反倒更多了和青州军作战取胜的几分把握,所以,孙翔在荆州北部战的时候虽然损失了一批支持者,但是投靠他的人反倒多了,因为大家看重的是孙翔背后的曹c,故此在长江防线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的一些世家大族根本就不会站出来反驳太史慈,可是他们完全想不到,他们的决定有多愚蠢,因为打死他们,他们也想不到青州军在荆州军的北部还有吕蒙这样一支奇兵,而青州军攻击荆州的时候不会是挥军东进而是双管齐下,只此一样,就可令荆州军的长江防线到时候追悔莫及。悔之晚矣。所以,如此一来,在各种形势的综合作用下。太史慈变成皇帝的事情居然没有人反对,成为了“众望所归”的事情。

其实,就算是敌人反对,管宁等人也不会因之瞻前顾后,在汉献帝死后不久,满朝文武便开始集体上书。要求太史慈顺天意,从民心,登上天子位。理由当然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史慈若是到这时候还谦让;那便是虚伪了;于是点头答应。

登时;整个长安城为之起来;虽然百姓早就把太史慈当成了自己地君王;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却可以把自己拥戴的君子堂堂正正的扶上了王位;自然是欢欣鼓舞。

不过在这之前。太史慈却要先把汉献帝送也长安去。汉献帝地寝宫;太史慈含笑与一身黄门打扮的汉献帝对视着;周围只有史阿;董贵妃;伏贵妃;华佗和吉平几人;一个个神态轻松。

汉献帝先是哈哈一笑;然后对太史慈赞叹:〃太史慈;有办法;终于蒙混过关;如此一来;我终于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再为这些烦心的事情而日夜担惊受怕。太史慈温声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青州军中的智者们都出军在外,剩下的人都是长于政治,对于这等计策反不大擅长。若是换成诸葛亮等人在此的话,我们的计策就没有那么容易实现了。”

史阿淡然道:“我剑道中,顺天者生,逆天者死。主上此番定计,妙道天成,一切自然而然,刘和、许子将、管辂等人都好像是为这件事情应运而生一般,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我们配合得妙到毫巅,自然成功。”太史慈一拍自己大腿赞叹道:“史阿兄言之有理。”

汉献帝看向华佗和吉平,呵呵一笑道:“这段时间内,两位神医也是殚精竭虑,居功至伟,若不是两位神医的灵丹妙药和妙手回春的手段,不要说我可以脱离这苦海,只怕这条小命都丢了。”吉平淡然道:“吉人自有天相,您的选择顺天而动,自然可以逢凶化吉,遇难成祥,左慈不过是个妖言惑众之人,虽然道教中丹药千奇百怪,但是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还不在我吉平的眼中,若是连一点小毒都解不了,那我就不用称作毒医了。”

汉献帝现在已经不是皇帝,甚至身份不能曝光,众人也不知道叫他什么好,只好称之为“您”,不过吉平本身比汉献帝大上不少,现在这般称呼汉献帝实在有点滑稽,弄得众人不禁莞尔。太史慈微笑道:“两位神医实在是好手段,而且当时演的那一出戏实在是精彩,若是我不知道真相,就被几位骗过去了。”

汉献帝连连点头,却站起身来走到自己地两位贵妃身边,伸出双手来住两位妻子的手,淡然道:“我的两位娇妻当然也是个中高手,我听史阿先生说,我昏迷的时候,两位娇妻哭的是死去活来呢。”两位贵妃没有想到汉献帝会当这么多人的面拉住自己的小手,不禁大为娇羞,连忙低下头去,想要把自己的手从汉献帝的魔爪中解脱手来,却没有想到汉献帝抓得很紧,万般无奈之下唯有放弃了自己地想法。

太史慈等人相视一笑,感受着放下了所以重担的汉献帝浑身上下散发出地阵阵轻松,出奇的沉默。永华富贵是好,可是当荣华富贵成为负担甚至是祸患的时候,还不如不要这种荣华富贵。

汉献帝却深情地看着自己的两位娇羞的妻子,淡然道:“你们两人可否做好准备?从今之后,我们便是平凡人家的小夫妻,人世间的一切政治斗争都与我们无关了,我们就此隐姓埋名,不知道这种生活你们可是甘愿。”两位贵妃没有说话,但是看她们点头时候的毫不迟疑和千肯万肯的表情就可知道他们对这种生活是多么的向往。

太史慈哈哈一笑道:“这倒是不错,你们三人赶往青州,一夫两妻,是否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齐人之福’呢?”

汉献帝闻言一呆,哈哈一笑道:“你说得有道理,可不就是齐人之福吗?”董贵妃和伏贵妃两人对望一眼,然后走到太史慈面前。盈盈下拜,口中称道:“多谢司空大人往日的不杀之恩。”

太史慈当然知道她们的意思,连忙让在一边。不接受两人的拜礼,含笑道:“两位夫人不要这般,否则便是折杀了我太史慈。我青州军向来是秉公办事,两们夫人地父亲大人虽然和我是仇敌,但是这和两位夫人没有关系,说起来两位也是受害者。但是所幸两位遇见了这么好的夫君,真是天下难找,也算是因祸得福。若是一名女子不能嫁给自己喜欢的人,是在是人世间最大地悲哀。”这番话自然是在指责政治婚姻的可恶之处,但是同时也在夸奖汉献帝的出色,而实际上,政治婚姻也并非是一无是处,自古以来也有很多模范夫妻的典范。更何况,这时代的婚姻虽然礼节重大,但是却没有像明清时代那般渐渐把女子的地位降至最低。婚姻的自由度还是有的。

比如历史上的丁夫人对曹c不满意,自然就可以愤然出走,回到自己的娘家,等于是把曹c给踹了。当然,在这时代,皇帝的婚姻还是十分庄严的,无数的年少美女被选入到宫中,大多数被皇帝睡过一宿便被忘在了脑后,再也想不起来。还有的皇帝年老体弱,若是一命呜呼,这些女子便会老死宫中。

和这些女子相比,这两名女子无疑是幸运的,而且按照汉献帝的遗诏,这两名女子的去处由太史慈来安排,自然可以轻易地出宫而不被别人怀疑。

毕竟此时已经改朝换代,总不能诅咒汉献帝听了太史慈的话当然很(中间的看不清楚)不是个好皇帝,不过若是说到做丈夫,太史慈,你可未必是我的对手啊。”

太史慈摇头失笑道:“若是如此,不若我们比一下将来水(原文)生的孩子多吧。”

众人闻言一怔,旋即哑然失笑,没想到太史慈会这般直言无忌的开玩笑,两位贵妃更是娇笑不停,脸上布满红晕,显然心中也再想着为汉献帝生孩子的事情。汉献帝却大摇其头道:“这不公平,太史慈你的妻子本来就比我多,而且你日后做了皇帝就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我可没有办法和你比。”

太史慈摸着自己长着短须的下巴,一本正经道:“若是如此,我们比一比谁的儿子更有出息吧。”

汉献帝哈哈一笑道:“一言为定。”旋即汉献帝想起一件事情来;对太史慈神色凝重道:〃不过这件事情也就是说一说;其实我早就想好了;这辈子不要孩子了;因为那样太危险。〃

太史慈当然明白没献帝地意思;不过他早就杨好了对策;淡然道:〃你不要担心;这方面的事情我早就想好了。只要两位贵妃日后有身孕地时候打声招呼;我就可以为两位贵妃打排护;若是有人问起孩子的来源;那当然是两位贵妃领养的。〃

汉献帝闻言呆了一呆,旋即忍不住笑道:“还是你鬼点子多。”

太史慈淡然道:“雕虫小技,何足挂齿?”

汉献帝嘻嘻一笑道:“既然你已经这般安排好了一切,我们何时动身。”太史慈和史阿对望了一眼,然后笑到:“应该就在这几天,因为我送两位贵妃到青州去是名正言顺,随意即便现在长安城的治安十分森严也没有关系。”

史阿也淡然到:“有我史阿在,没有人可以接近你们三人乘坐的马车。”

众人信服的点头,有史阿这天下第一高手在,众人当然放心。史阿却看向太史慈笑道:“本来我还想到荆州去会一会那老将黄忠,不过想一想他不过就是吕布的境界。虽然他的刀法一派生机勃勃,但是决战之时定会求死。那时候说不定会突飞猛进,变得和吕布一样厉害。若如此,史阿去不去也是一样,与他对战的结果早在意料之中,所以史阿便不去了。主上手下猛将无数,黄忠定然遮挡不住,而且黄忠即将步入老年,无能为也,主上和子龙两人不在此人之下,若是联手,黄忠也唯有一死,更何况青州军猛将无数,又只求胜利,黄忠即便是万人敌也无能为,不足道也。”太史慈早就预料到这一步了,哈哈一笑道:“史阿兄请放心,太史慈自有分寸。”

史阿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汉献帝却想起一件事情,对太史慈皱眉道:“名义上我已经死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想好我的庙号呢?”太史慈哈哈一笑,然后深深的望向汉献帝道:“当然是汉献帝了。”

所谓献帝,自然是“奉献皇位的皇帝”了。

就在太史慈去偷偷会见汉献帝的第二天,太史慈在自己的。。。开了规模庞大的会议,满朝文武齐聚一堂,自然是为太史慈登基前做最后的讨论工作。

由于众人无不拥戴太史慈改朝换代,所以很多的话题进行的十分迅速,很快就被敲定下来但是新王朝的国号却久久没有定下来管宁也知道这件事情最为麻烦,所以国号的事情被留在了最后解决,谁知道众人一直到最后都在争论不休。在朝堂之上的这些人都是饱学之士,自然各有自己的理论依据,希望新王朝叫什么名字,除了他们地方上的官员和大儒们也纷纷写信来诚恳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如此一来,国号的意见便混乱起来,众人大多引经据典,各有凭证,原本稳重的朝廷官员们开始变得激烈起来,言辞之中也是火药味道越来越浓,不过当着太史慈的面,他们自然不敢过分,绕是如此,也令太史慈心中不快,不过太史慈不想对众人进行呵斥,他知道强行的压制只会令众人心中留下对自己的意见持有异议的同僚们留下怨恨,这时代的文人们特别喜欢自命清高,若是被他们形成了党派之争,那便麻烦了,自己自然可以威慑他们,但是太史慈却知道什么叫做防微杜渐,越是小事情往往越能对历史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太史慈不敢等闲视之,为今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太史慈自己拿一个主意出来,若是自己不采用这些人的任何称号,而是独辟蹊径,而且言之成理,意义深远,那么便可解决这个看似微小的大麻烦,但问题是太史慈自己知道自己的肚子里面有多少料,要他在这些人面前想一个有着深远意义的国号,本身就已经太难了。而且还要有典故。实在是孔夫子面前掉书袋。但是太史慈却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心中却在苦笑:再坚固的城堡也害怕内部的破坏。问题是自己到底起一个什么名字呢?在中国历史上;秦汉是中国的盛世。剩下的就是盛唐了;但问题是自己地二舅子刘繇今天不知道怎么开了窍;又或者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居然提出新王朝地国号应该叫做唐。如此一来,太史慈当然不能用这个国号了,听听这些人说地国号,有的时候令太史慈有一种这些人是不是穿越了的感觉。

什么“宋”“元”“明”“清”一个不落,居然都从这些大胡子地嘴巴里面蹦了出来,令人郁闷无比,如此一来,太史慈可以利用的现在资源已经损耗殆尽,令太史慈有种无计可施的感觉,到底有什么国号可以用呢?总不能叫什么“梁”、“陈”吧?太史慈脑筋大动,突地灵光一动,想起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当下哈哈一笑道:“众位不要争吵,若是说到国号,我看不如继续沿用两汉的国号,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改朝换代,而且由我太史慈登上大统之位。而且天下气象焕然一新,但是这天下还是叫做大汉,如何?”

众人先是一愣,有几个人嘴唇动了动,好像要说什么反驳的话,但是却忍了下来,旋即深思起来,太史慈双目中神光闪闪,扫向众人,淡然道:“秦始皇想要他的江山千秋万代,结果二世而亡,千古霸业,一旦俱成画饼,究其原因,秦失其德;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而起,终有天下,原本大汉盛世天下传扬,但是终有衰弱地一天;汉光武帝刘秀继承先汉霸业,光武中兴,天下太平,但是仍然免不了天下大乱,说来说去,都是上位者失德造成的,如此说来,国号反倒是次要的,上位者有没有君子之风,能不能配五德,阳五德才是关键。若是失德,那么国号就算是起得天花乱坠又有什么用呢?反观天下,这些黎民苍生就是上天的旨意,天下万民都是五德的象征,我们与其讨论国号,倒不如去讨论万民的幸福。唯其如此才能千秋万代,大家不要忘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德者而居之。这些百姓不久前还是大汉的子民,难道因为换了一个皇帝他们就变得与以往不同了吗?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吗?难道还会出现什么一人得道j犬升天的奇迹不成?若是如此说来,这天下倒不如还叫大汉,因为不变的是万民,永远不会失德的是万民,即便室万民愚昧无知,他们也会不自觉地作出反应,推翻失德者,譬之若陈胜吴广起义,在我开来,天下的大道不会变,万民的福祉不会变,真正会变的是上位者地内心,若是有德君子,还会计较什么国号不国号?所以我说即便刘性江山已经结束,大师我们不妨还叫大汉,这是一中对我朝是否配五德君子地见证,我要让天下人都看到,没有什么事一成不变的,只有新‘五德终始说’才是万民应该坚定不移信任的,国号?哼!王朝的名字只不过是个符号罢了。”

太史慈的这一番话说道宛若暮鼓晨钟撞击在了美感与会者的心中,这番发人深省的道理他们从未听说过,听上去似乎是大逆不道,违背他们一贯信奉的思想,可是这番言论的根本却是新‘伍德终始说’,虽然惊世骇俗,却是言之成理,而且太史慈有先例在前,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王朝其实和西汉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因为他是皇室血统,虽然继承起来倒也是名正言顺,而现在,太史慈是以新‘伍德终始说’为出发点,提出自己的王朝一眼叫大汉,自然也是可以说的过去的,而且太史慈的皇帝位说穿了还是汉献帝心甘情愿的送给太史慈的,充满了你情我愿,又并非是什么篡位,有点像古代的禅让制,但又有本质的不同,毕竟汉献帝没有指定是太史慈当皇帝,所以眼前的局面本身就是似是而非,太史慈既然从大汉的手中接过了宝座,那么大汉也就无可非议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特种兵痞妃:狂倾天下花都少帅王贵与安娜前世今生之千年之恋都市艳遇黑白道大酱蘸葱东来莫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