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一看我做作业了,就不让我去干活了,其实我只是做做样子而已。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内疚,时间一长这种内疚的感觉就没了。所以说凡事就怕成了习惯,一旦习惯养成想改是很难的。
到了初三,课业一下了多了起来,特别是下半学期,比正常上课时间提前了大半个月补课。就这半个月我妈是给我钱让我在学校食堂打菜吃,也只有这半个月,长这么大吃过几次零食,那种两毛钱一根的麻花。
也许是从小就没花钱买过零食吃,导致现在自己赚钱了也很少想到要买点零食放在家里以备小孩子要吃,每次都是女儿想吃了临时去买。
中考本来是说要去市里考试的,正好那年发生了非典,中考直接就在本校举行了。因为非典,我们总算喝上了热的开水。在食堂门口,一个很大的木桶装着热开水让学生喝。
学生们都说以前没非典的时候也没见老师这么关心学生,现在倒是这么上心。也因为非典我们住了床,是那种上下铺的,一个房间里放了快百张床了。
体育科目也取消考试了,因为体育科目一直是我的弱项,那时候还挺担心的。平常上体育课根本就是做做样子,就是全班同学在操场上列队,有的时候是沿着操场跑几圈就完事了,有的时候是沿着学校外面的大马路跑一段路再跑回来就解散。
至于其他的什么乒乓球、羽毛球根本就没玩过,除了有次在学校的运动会上碰过一次羽毛球,更别提现在手机、电脑不离手。
那会读书就真的是读书,就像诗文里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中考那年我考了535分,离重点中学的分数线还差一点,所以就去市里的三中读高中了,在三中的成绩又算比较好的那种。大舅舅家的儿子没考上,去了一个私立的叫四中的学校读高中。
念高中也得住校,高中的环境比起初中来又要好得多。至少不用睡地铺也不用大冬天的洗冷水,更不用早起去抢水龙头。
可能我是初中开始就自己住校独立惯了,到了高中,住校也没觉得有什么难过。可班上有些同学却是没在学校住过,有兴奋的、也有难过的。
大家到学校报道,第一件事自然是分班,然后相互介绍。因为学生们来自各个镇上,方言有点听不懂,大家都只好讲普通话。
有的人发音标准,有的则是半吊子水平。我属于半吊子,所以刚开始那会连话都不怎么敢说,就怕被人笑话。刚到学校的时候我是有点自卑的,好像除了学习成绩外其他的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所以几乎都不与班上的同学来往,总是一个人上下课。
早上第一个去教室开门,晚上最后一个走。自卑心理直到高一第二个学期才好了点,因为我的学习成绩较好,很多同学都会问我作业。与同学交往多了,慢慢地也就自信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