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光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在《中华帝国和倭国宗藩友好条约》一签字,自己这个德川幕府就成了倭国的一个没有了法理依据的政权。
到了现在这一步,天皇已经不再是德川幕府统治倭国的法理依据了。现在的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纯粹,非常赤果果的,没有了任何虚词掩饰的,谁的拳头大,谁的实力强,谁就说话好使的状况了。
所以对于德川家光来说,不光是天皇本人,一切在倭国国土上的有着天皇血统的人,都成了对于德川幕府对倭国统治的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德川家光甚至暗示中华帝国的外交人员,最好让天皇全族都人间蒸发。
在中华帝国的外交官员给出了明确的拒绝之后,德川家光甚至暗暗的向漫天神佛祈祷中华帝国运送天皇家族的轮船最好能在大海上失事。
不过对于德川家光来说,在条约签订之前,天皇在倭国的存在还是他力争的事情。但是在条约签订之后,德川家光却觉得中华帝国还是非常的支持德川幕府在倭国的统治的。毕竟从客观上说,天皇家族被全部逮捕到中华帝国,这对德川幕府来说绝对是个好事情。
除了天皇的问题之外,德川家光更加操心的则是中华帝国在条约签订的过程中向他许下的好处。
这些好处主要是,中华帝国将会帮助德川幕府训练出一批相对先进的jūn_duì来,帮助德川幕府维持他们在现在的倭国(本州岛)的统治。
亲身体会到了中华忠勇军的强大作战能力之后,德川家光对中华帝国的军火是非常垂涎的。
中华帝国之所以发起这个“亚洲共荣”计划,之所以执行这个“亚洲共荣”计划的倭国部分“本州解放”计划,也不是真的就对倭国贫瘠的土地有什么想法。
中华帝国发起这个军事行动的根本原因,也是为了全面的打开倭国的市场。
而对于中华帝国来说,一个稳定,被顺从的伪政权统治的倭国,才是一个比较好的中华帝国的工业品市场。
更何况,帮助德川幕府训练jūn_duì,这本身就是一次很好的产品销售的机会。一万人的武器装备,一万人的服装鞋帽,一万人的营房建设,一万人的训练消耗。不管是枪支弹药,服装布匹,生活用品还是建材砖瓦等等,这些东西可不是中华帝国无偿提供给德川幕府的。德川家光是要用真金白银来支付这些产品的。
当然了,目前阶段的德川幕府可能拿不出足够的钱来购买这些“物美价廉”的产品。不过没关系,不能付钱,“还可以用喜儿抵债”。
倭国的青年男性可以作为中华帝国开拓东南亚热带雨林的消耗品,倭国的青年女性可以作为中华帝国未婚男性的妻子。
除此之外,中华帝国新成立的帝国银行,还可以非常贴心的为德川幕府提供利息“合理”的金融服务。把关税拿出来作为抵押品,把银山金矿拿出来作为抵押品,就行了。
“只要998,燧发滑膛枪,拿破仑铁炮,黑火药手榴弹拿回家”。
在实实在在的利润刺激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首批德川幕府订购的武器和物资就运抵了江户。
随之而来的,还有中华帝国贸易部领导的一大批中华帝国各大企业的销售负责人,以及负责监督这些销售人员工作的各企业的人民代表。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还没等到德川幕府的首批三千名幕府新军完成初步训练呢,倭国新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和倭国各地的主要城市的商铺里,就已经被中华帝国的各种物美价廉的工业品铺满了。
国家资本主义也是资本主义。人民帝国主义也是帝国主义。马老人家告诉我们: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在两百多年后,倭国人不能抵抗美利坚国的坚船利炮。现在,倭国人同样不能抵抗中华帝国的巨舰大炮。
在强大的生产力面前,在强大的工业化国家的绝对实力面前,根本就没有建立起万里长城的能力,和满清帝国差不多反动和落后的倭国,就像一切野蛮民族一样,被迫的卷进文明中来。
在后世,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全球化”。
西方商人惊叹于中华帝国商品的物美价廉,认为“买什么东西都能赚钱”。
然而他们没有看到的是,在这些物美价廉的商品背后,是无数国家,一切生产力水平没有中华帝国的水平高的国家和民族,他们的落后的,使用简单机械或者根本就是进行手工生产的民族工业的全面毁灭。
对于这一点,刚刚签订完《中华帝国和倭国宗藩友好条约》不久的倭国,很快就要感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