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正在如火如荼地生产,因为机器的增加,车间里的人员也多了不少。
生产出来的饵料存货很少,也就墙脚堆放着几吨成品,还不时有人将饵料用推车拖走,送到边上的发货室进行包装发货。
发货室的人手最多,有二三十个人,每天几千个的包裹将从这里发出,数量十分庞大。
而后便是酒米、嫩玉米、嫩麦粒车间,这里面密密麻麻地放置着上百个塑料桶,边上有几个工人在负责将浸泡好的饵料装袋、装瓶。
最后就是蚯蚓养殖场,这边人数也增加了两个,主要负责给蚯蚓装盒、装箱,投喂饲料。
最后大家去了小食堂。
强叔的儿子王林在里面做报表。
强叔见张大飞的饵料厂发展迅速,便将自己的儿子也送了过来。
他现在主要负责管理工厂的几辆车子,手下有一个司机,他自己也会开车。
车队的工作主要是运送原材料,给附近几个县的渔具店发货。
王林和张大飞也很熟,为人也不错,请他来干事放心。
一般来说涉及车辆运输方面,公司一般都会选择本地知根知底的人,这样可以避免外地人连车带货偷偷开走,私吞了。
跟王林打了个招呼,一行人便坐在饭桌边上闲聊。
大飞鱼饵一副欣欣向荣的姿态让大伙对张大飞肃然起敬,毕竟这是他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而且成立时间还一个月不到,就能有如此规模,确实是个奇迹。
顾浩对大飞鱼饵的发展速度赞不绝口。
对张大飞颇有敌意的魏星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还真不敢相信这个厂子只是一家成立半个月不到的厂子,不过一想起张大飞背后的周跃彬,这一切又很好解释了。
顾浩没有接触过工业生产上面的事情,也没什么意见可提。
但他对边上正在修建的水池比较感兴趣,那个是张大飞用来测试饵料效果的鱼塘。
在饵料效果测试上,他的经验非常丰富,没一会就给张大飞提出了一大堆方案。
这些都是饵料行业通用的测试方法。
学会之后,不管是跟经销商介绍效果,还是拍宣传片都是有理有据。
张大飞大致纪录了一下,后面还拜托顾浩帮忙弄一批饵料相关的专业书籍回来,给大家补充知识。
这种书在学校外面的旧书店里多得是,价格也便宜,很好找,顾浩便答应了下来。
随后顾浩便带着魏星他们回去了,晚上还得准备烧烤晚会,事情蛮多,至于鱼塘只能等到明后天再说了。
随后张大飞开始给江文辉和黄伊纹详细介绍起公司运营的情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