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离开菜地,走了一会儿,在一座小木桥上坐下来休息,一边说着话。
“我年轻的时候,也发愤图强过!一年比一年岁数大了,到了享受的时候了!”赵佶直言不讳地说。
“皇上,你还不到40岁,怎么能说年龄大了呢?”三娘不解地问。
“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我大宋丰衣足食,一片繁荣,只要跟金联合将辽灭了,收回燕云十六州,有了屏障,也就没后顾之忧了。我知道不少人将蔡京、童贯、高俅他们说成是贼——”
“难道他们不是吗?”
“三娘,你不了解他们,他们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对朕忠贞不二。有他们在前面顶着,朕就可以享太平盛事了。”
“可是——”
“三娘,没有什么可是。”赵佶摆了摆手,“我年轻的特别喜欢《出师表》,也挺喜欢诸葛亮的,可现在一点也不喜欢。整天嘟嘟囔囔嘟嘟囔囔——‘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好像天底下就他一个忠臣似的。结果如何?刘备的那点家底,还不是在他的手上折腾没了!——我劝你向郑馨学习,别问国事。”
三娘想说,就是郑馨让我劝你的。转念一想,说出来不好,那样就等于把郑皇后给出卖了。国事本来是男人管的事,一个女人不搀合也好。
“三娘,你还是生个孩子吧,最好生个儿子。”赵佶笑着说。
“佶哥,你已经有那么多皇子与公主,我生不生无所谓呀!”三娘也笑了。
“我的傻三娘啊!母以子贵呀!你生的儿子肯定会文武双全的,文像我,武像你,那该有多好啊!多子多孙多富贵!——有一段时间,没去国色别墅了。”
“去哪干什么?”
“造人呢!”
他们并没有去国色别墅,而是牵着手散步。
“三娘,我跟你说,从内心深入,我也不大喜欢当这个皇帝。”赵佶很认真地说。
“佶哥,你真是这么想的?”三娘听了还是挺吃惊的,“那你想干什么呢?”
“读过《论语》吧?”
“读过,差不多都忘了。”
“有一次,孔老夫子跟弟子四人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们谈起了理想。子路是抢先回答:‘给我一千乘兵车国家,这个国家夹在大国中间,外有被武装侵略的危险,内有粮食不足的危机。假如让我来管理它,不出三年,可以使人人振奋精神,并且懂得什么是道义。’
“冉有说:‘假如有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的光景,可以使老百姓们丰衣足食。至于修明礼乐,那就要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华回答说:‘我只敢说我愿意学习什么事……在进行祭祀或者同外国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皙最后说:‘我的理想是在大地开化,万物复苏的季节,穿上新的春装,陪同几个成年的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刚刚开冻的沂水中,把自己洗涤得干干净净,然后沐着春风,让自己有一场心灵的仪式,然后,大家就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了。我只想做这样一件事。’孔子听了他的话,长长地感叹一声说:‘我与曾皙想的一样啊!’”
“佶哥的理想也是跟曾皙一样吧!?”三娘若有所思地说。
“知我者,三娘也!”赵佶紧紧地抱住扈三娘。
请看下回——078昏君饮酒醉刘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