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下对方名字后,又问:“你那日之后,未同你父亲一同回去么?”
被陆辞的温和态度一点点软化,这叫狄青的小郎君,说话也没那么磕绊了,很快就将自己的事情和盘托出。
原来那日因《策论详解》被人抢购一空,第二日一早前去,也没能买到,狄父实在惦记着秋,就决定不再等下去,而先回村了。
但书还是得买的。
狄父一想,索性将一向就颇为能干的幼子留在州城里的远方亲戚家里,等他什么时候买到书,再什么时候回去。
狄青自是求之不得。
他一直偷偷关注着那日买了他山药的陆辞,见人迁了新居,心思就活络起来。
索性天一亮,城门开了就去州城外的山上寻些陆辞喜欢的野物,城门快关时才回来。
因那亲戚家对他不怎么管束,他半夜偷偷溜出去,也没人发现,就每天都这个时候把白天的获送来。
陆辞听完,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你要是想卖山货给我,总得寻个有人在的时候,要么敲个门也成。就这么摆着,又怎么好算钱给你?”
狄青急忙摇头:“不、不要钱的。”
他就是一直记得陆辞喜欢他采来的山药时的笑,才一直琢磨着再采些别的什么,让人又能高兴起来。
陆辞挑了挑眉。
他又不是丧心病狂之人,怎么可能奴役童工。
他原想着,若是大人干的,就把那些山物悉数退回。
但见是这么个衣着朴素、身形也干瘦得很的小不点,他瞬间就改了主意。
陆辞唇角微扬,冲朝着自己莫名其妙发愣的狄青笑道:“既是你一番心意,我便下了。你不肯要钱,那我送你些书,你总得下吧?”
陆辞心知肚明的是,狄青恐怕是未去进学的,才会这么一连耽搁数日,都不影响的。
因一些地方官学的补助难以跟上,加上书籍笔墨的花甚巨,不是寻常人家供得起的,于是一些不止一个男丁的家庭,就会选择只让长子念书,剩下几个孩子则要么继承父业,要么另觅出路,合力供一人读出来。
要想让官学的补助跟上,就得先发展这地方的经济,也急不得。
但先帮眼前这人一把,于陆辞而言,还是轻而易举的。
他将之前取出的《春秋》和《礼记》取出,要赠予狄青时,先笑眯眯地摸了摸对方的小脑袋,玩心一起,念了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啊。”
狄青已被陆辞这一近在咫尺的笑弄得七荤八素,稀里糊涂地答应下来。
陆辞见耽误这么一会儿,时辰也差不多出门了,便让健仆带上些银钱,先把狄青领去官学一趟,将进学之事敲定了,最后送回狄家社去。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狄青一族跟狄仁杰,同属甘肃天水狄氏。狄氏家族在往东迁徙时来到了汾阳,晋阳一带,狄仁杰一族在今太原市狄村安生,狄青先祖流落到了汾阳狄家社一带。(《狄青传》)
第一百零三章
将狄青这一小插曲做了安排后,陆辞不再耽搁,备齐物件后,径直翻身上马,不紧不慢地往官署的方向去了。
他手头虽宽裕,但也没奢侈到让下仆也拥有马匹做坐骑的程度,除他所骑的良马外,就只剩两匹用来拉运车架用的老马了。
只因是入职的头一日,他才带了两名健仆,专门替自己带上个人用品,好安置到官署里头。
汾州城的户数虽较陆辞沿途见过的那些要少上许多,但在这早市刚开不久的时候,也是人来人往的熙攘热闹。
富户自也不比别处的多,是以一大早地见着陆辞这么个骑着一瞧就价值不菲的高头大马、穿着官服,生得还极为英俊潇洒的郎君时,都不由愣在了原地,一边好奇地望着,一边小声议论上几声。
也没几个具备只从颜色就辨认出他品秩的见识的人,但看个热闹的心思,却是人人有的。
见陆辞背后不过跟了两个健仆,派头并不铺张,又是微微笑的漂亮模样,就有人没忍住,扬声问道:“那小郎君,可是新来上任的官儿不成?”
陆辞虽未因他停马,却看向他,毫无架子地温声道:“正是。”
听得这答话后,纵使已从官服瞧出这大小是个官的围观百姓,还是抑制不住地感到惊奇,不禁把他这年轻得过分的俊美面孔看了又看,那人已问了:“是什么官儿呀?”
陆辞莞尔一笑,大大方方道:“我自汴京来,是为知此地事。”
知事,知州事?
一州……之长的那个知州?
听得这话后,所有人脑海先是一片空白,等反应过来后,瞬间怔住了。
他们瞪大了眼,定定地看着陆辞,满脸的惊讶怎么都遮不住,好似他身上开了朵花似的。
陆辞微微笑着看着他们,也不多做辩解。
最后不知是谁先回过神来,率先拍了拍腿,哈哈大笑道:“这位官爷啊,可这种玩笑,还是不要轻易开得好!”
把陆辞的话当做少年人的玩笑后,刚一时凝固的气氛,才重新活跃起来。
还有人夸张地拍抚着胸口,看陆辞一副好脾气的样子,索性心服口服地感叹道:“您瞧着一本正经,说起笑来却是厉害,竟连我都蒙过去了。”
“我还当是刚听岔了哩。”
“好似咱这地儿的新公祖还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