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求生手册 > 第211章 清河崔琰

第211章 清河崔琰

崔琰也不敢大意,手持宝剑向颜良虚虚实实地攻来,所用招式倒非是刚才舞剑一般花哨,竟也简练了不少,在保持洒脱姿态的情形下,威力更增三分。

颜良叫了声好,手中环刀却不轻易出手,只是仗着步法灵便,小步调整自己的位置,每每让崔琰的招式差之毫厘。

因为双方是真刀真剑较量,崔琰一开始还担心误伤对手,所以出剑大都不往要害处去,出剑的速度也没达到极致。

但交手了一阵子后,颜良竟然只是靠步伐移动便让崔琰的招数尽皆落空,不由也激起了崔琰的好胜之心。

崔琰喊道:“将军且小心了。”说罢手中三尺青锋便挥洒得更率性,不再压着力量和速度,场上顿时响起了猎猎破空之声。

当崔琰全力施为之后,颜良就不能如刚才那般轻松写意,手中的环刀也频频出手与崔琰的长剑交击,叮叮当当打得好不热闹。

田丰与公孙方、张揖三人在旁边看得目不暇接,到得后来竟只见寒芒挥动,于二人具体的招式都看不太清。

二人斗了许久,突然一声交击又接着一声刀剑摩擦的刺耳声,然后场中二人身形陡然分开,颜良率先抱拳道:“崔君剑术高超,再斗下去徒耗力气,不若就此罢手如何?”

另一边崔琰胸口剧烈地起伏,努力平复了下气息后道:“将军技艺精深,琰不能及也。”

颜良笑道:“哪里哪里,崔君的剑法也让我大开眼界,收获良多。”

一旁三人都看不明白二人孰高孰下,但仅仅从颜良的气定神闲和崔琰的气息浮动来看,大约猜得出颜良略胜一筹。

但实际与颜良交手的崔琰却知道,颜良完全是让着他。

且不提先前仅仅靠步伐就躲过了他的进攻,在崔琰全力施为后,颜良也是用灵活的步伐让开锋芒,然后用环刀招架。

最为巧妙的是,颜良每一次出刀,不是打在崔琰刚刚出剑,还没有用上全力时,就是打在崔琰招数用老,力量将尽之时。

这让崔琰打得极为不适应,手上的剑招几乎因此而凝滞下来,饶是他习剑十余年,也没遇到过这般状况。

招式受制难以连贯,让崔琰不得不花费比平日里多出数倍的气力来调整,导致体力消耗剧增。

就在崔琰体力下降后,手中一招稍显虚浮,颜良就一刀击在了他剑脊之上,然后手腕一抖,想要将崔琰的剑绞飞。

崔琰忙鼓足了力气持握剑柄往回收,颜良也适时地收回力气往后一退,双方才像商量好一般分开身形。

崔琰知道再这么打下去自己绝对难以坚持,而这还是在颜良任其强攻而一招没还的情况之下,若是颜良与他对攻,结果可想而知。

田丰笑着上前,一左一右执住颜良与崔琰的手道:“精彩,精彩!二君的身手俱为当世之绝,季珪冠绝我河北士族,立善则是冠绝三军。”

公孙方、张揖也跟着附和起来,田丰便执着二人的手一同迈入内室。

诸人坐定后,饮过一通温水,崔琰道:“不知何事,竟惊动了别驾与讨逆将军亲自前来?”

田丰道:“闻听季珪抱恙在家,不预政务,今日前来一见,方知季珪之疾不在身,而在心中。”

见田丰拿自己打趣,崔琰苦笑道:“别驾刚直敢谏,都落得牢狱之灾,琰人微言轻,便再多进言也是无用,莫如在家中看圣贤书来得自在。”

田丰虽然与崔琰都反对袁绍南下,但二人的政治立场却不尽相同,田丰是支持袁绍与曹操相争,但认为时机不恰当,南下决战不是良方,而崔琰则并不支持袁绍与曹操相争,认为如今天子在许,凡事可以大家坐下来慢慢谈,不必动刀兵。

田丰说道:“如今天下凋敝,正是有为之时,季珪毋乃太过悲观乎?”

颜良趁机说道:“正是如此,崔君文武兼资,若得牧守一方土地,则百姓可得安乐,看圣贤之书,有怎如行圣贤之道乎?”

崔琰看了看田丰,又看了看颜良,问道:“别驾与将军前来,可是有何见教?”

颜良也不虚套,直接答道:“受明公上表,良忝行常山国事,良不擅政务,而常山国治元氏令出缺,良愿向明公推荐崔君,还望崔君能屈尊出任。”

崔琰如今这个骑都尉是个虚衔,虽然秩比二千石,但实权毛都木有。

而元氏县令秩千石,且元氏乃是常山首县,其地位又比其他千石县令要高出一头。

虽然颜良说是屈尊,实则从两个职位的比较而言,元氏令绝对比空头骑都尉要来的尊贵。

崔琰听到颜良如此说,也感到十分意外,他自从向学之后,还没有担任过地方长吏,如今有这么个机会还是让他颇为心动。

但崔琰看出袁绍与曹操的相争纯是出于私心,心中十分不认同,不太想搅和到这滩浑水里。

崔琰道:“崔某也并无什么施政经验,怕是会让将军失望了。”

颜良听出崔琰的兴致不高,心里也有些忐忑,一旁的田丰却道:“季珪曩昔拜在康成公门下,曾遇黄巾匪患而致使学业中断,其后又遍历中州,当知贼患害民之甚,如今黑山肆虐冀州,常山等地备受其扰,百姓疲敝不得安生,季珪岂无匡弼之心耶?”

颜良一听之下,心里对田丰可是佩服得紧,田丰拿昔日黄巾贼对郑玄、崔琰师徒的妨碍说事,更引申到黑山贼上,看准了崔琰心怀苍生,乃是用以激他出来做事。

果然,崔琰思忖片刻后道:“琰正想辞去邺城职事,去四处游历一番,既然黑山贼患严重,我当亲自行走常山等地,以思解决之法。”

颜良听崔琰虽然没明着答应担任元氏令,但要去游历常山,心想你看了常山百姓的惨状,我再一力相请,你还逃得掉么?

颜良便笑道:“既如此,良便在常山候着崔君。”

一直没说话的公孙方道:“我在家中闲来无事,也许久没游历过了,倒是时时想起昔年与季珪一同向学的经历,若是季珪不嫌方拖累,便结伴同去,如何?”

崔琰见老朋友老同学如此说,自然是笑着应道:“有文理同行,吾道不孤也。”

张揖见崔琰和公孙方要结伴同行,他虽然比二人年轻一些,但平日里也十分友善,不过对游历的兴趣倒不太大,反而对他的《广雅》更热心些,此刻有些意动,但却并未说话。

颜良看了看张揖,说道:“张君精于文学,不若良荐于明公,使君署理常山国中教化之事,如何?”

张揖虽然对著书立说最为上心,但有当官,尤其是文学教化的官,也并不抵触,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若如此,倒是麻烦府君了。”

“哈哈哈!不麻烦,不麻烦,今日得见三位君子,吾心大快,哈哈哈!”11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蜀山之魔仙富豪继承人全球农王网游之梦幻法师陌上田间:妖孽相公要抱抱我家别墅穿诸天天下大秦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