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宅元年二月,李重照被废,刘仁轨又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专任西京留守,独自主持长安的留守事务。
武则天特意写信给刘仁轨,将其与留守关中的西汉名臣萧何并称。刘仁轨却以年老体弱为由而上疏推辞,请求免除自己的留守之任。他还乘机陈述西汉吕后乱政败亡之事,以申明对武则天的讽谏之意。
武则天得诏后,派侄子武承嗣专程前往长安慰问刘仁轨,向其解释道.
“今日因皇帝正在守丧不能开口发布政令,眇身我(武则天)暂时代替他处置政事。劳您从远处劝诫,又上表声称年老多病要辞职,内多责备抱怨,使我忧虑不安进退无据。你又说‘吕后被后代耻笑,吕禄、吕产给汉朝带来灾难’,比喻实在深刻,使我欣慰和惭愧交集。您忠贞的操守,终始不变;劲直的气节,古今罕比。开始时听到这种话,怎能不感到迷惘;静而深思,足为借鉴。而且宰相之位,是百官的楷模,何况您是先朝旧臣,为远近所注目。希望您以匡正补救国事为怀,不要以年迈为由请求退休。”
不久,朝廷进封刘仁轨为乐城郡公。
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遵从新令,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历史上,在公元685年,正月二十二日(3月2日),刘仁轨逝世,享年八十四岁。武则天为其辍朝三日,命在京官员依次到他家中吊祭,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赐其家实封三百户。
唐中宗李显重新即位后,因为刘仁轨是“春宫旧僚”,追赠他为太尉。唐玄宗开元(713年—741年)年间,经刘仁轨之孙、秘书少监刘冕申请,玄宗下诏为刘仁轨立碑,并赐谥“文献”。
天宝六载(747年)正月十二日,刘仁轨与尚书右仆射褚遂良、司徒高季辅一同配享唐高宗庙廷。
而此时的刘仁轨还并没有去世。
李行周陪同刘仁轨一起阅兵,只看见兵甲林立,战阵如山,好久没有体验过这种生活了。
刘仁轨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他已经垂垂老矣,能再次进入兵营,自然是感慨万分。
刘仁轨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他一生都没有离开jūn_duì。
龙朔元年(661年),刘仁轨为检校带方州刺史,会合新罗兵,大破百济军于熊津江口,解百济府城镇将刘仁愿之围。
次年,与刘仁愿共败百济于熊津东。在孤军无援之际,说服部众,坚守观变,伺机拔数栅,并攻取要塞真岘城。
龙朔三年,率水军于白江口击败援救百济的倭军,焚其舟400艘。百济平后,刘仁轨奉命留镇百济。他修屯田,训士卒,以图攻取高句丽。
乾封三年,辅佐司空李勣灭亡高句丽。咸亨五年,率军攻新罗。次年,破其要镇七重城;又遣靺鞨军渡海,攻新罗南境,杀获甚众。
仪凤二年,又任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以防御吐蕃。
英雄当持三尺青锋,死当马革裹尸还。
刘仁轨看到台下的士兵们,精神瞬间恢复过来了。
“将士们,左武卫威武!”
显庆五年。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平定百济。战后,刘仁愿被任为都护,并率领左武卫驻扎在新罗。
此后十余年间,左武卫一直都是在刘仁轨的统帅下。
刘仁轨走上演武台,拔出自己的长剑,振臂高呼。
他的话并不多,但是却是那么的震撼人心。
“大将军,威武!”
“大将军,威武!”
.......
台下的士兵附和着,他们举着长枪声嘶力竭的呐喊着,整个左武卫都被这股声浪吞没了。
李行周这次是真的服了,刘仁轨果然是个天生的jūn_rén,只一个简单的动作,便引起如此效应。
李行周很清楚,有了刘仁轨,左武卫真的会成为复兴李氏的中坚力量。
刘仁轨将剑放回剑鞘,双手平举,等士兵们安静下来后,大声笑道。
“今天刘某很高兴,没想到离开左武卫这么多年,大家居然还如此拥戴我,刘某再此感谢各位兄弟厚爱了。另外,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此时的刘仁轨已经八十余岁了,而且已经是大唐一等一的权臣、重臣。
但是说起话来,依旧带着点行伍之气。
仅仅两三句话的功夫,就让自己与左武卫之间的隔阂全没了。
“李学士,上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