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院吏员们挤的更快了。
因是声音太大,李行周的嗓子都沙哑起来。
但他却不敢休息,仅仅是一顿之后,镇邪神兽上的怒吼复又响起。
“今科的考官们就在这里,就在这神圣的贡院,就在至圣先师的座前肆无忌惮的戕害了我数千圣人子弟”
李行周的声音越来越快,越来越疾。
似匕首,似投枪,似那九天霹雳雷鸣而下。
“他们玷污了诸位学兄十年寒窗的辛劳。”
“玷污了你们考场上的呕心沥血,玷污了神圣的贡院。”
“玷污了天后陛下的信任,玷污了天下士林的清白,玷污了至圣先师的荣耀!”
“苍天呐,我等忝为圣人门徒,难倒就只是眼睁睁看着他们肆意行此禽兽行径,肆意侮辱孔圣荣光?”
此时的贡院依然安静,但无数人的喘气声却越来越粗。
便在这时,李行周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人心不正,吾等正之!除邪卫道,舍我其谁!”
“诸位,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自有科举,历朝历代就从不曾少过科举弊案。
更不曾少过大闹贡院进而轰传天下的事件,自唐以下无一例外。
遑论这一科的舞弊实在是太黑暗,太明目张胆。
没有一个士子在付出十年寒窗的辛劳后还能忍受这样的不公。
以前他们不敢发泄,并不是不恨,不怒,不怨,只是因为没人领头罢了。
这情形就如秦末,天下虽苦秦之暴政久矣。
但只因无人领头就还能维持表面上的太平景象。
一等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几乎是瞬时之间,整个大秦便暴民四起,处处烽烟。
而今有声名如日中天的李行周率先而起。
有这般杜鹃泣血般的行动动员,除了那些只占极少数的金榜题名者之外。
众多满心不平之气的乡贡生们在李行周的最后怒吼声中相应如雷:
除邪卫道,舍我其谁!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气氛已成,李行周转身跳下石狮子。
只一脚便将面前那副贴着取中名录的告示栏给踢翻在地。
其它的几块儿尚不等他抬脚。
便已被骚动起来的贡生们给推翻在地。
虽然只是几块简单的木制告示栏,但其承载的象征意义却太大。
木板倒地的声音就像一声惊雷,一个宣言,一把烈火。
木板倒下,点燃了贡生们更加沸腾的热血和决绝。
欢呼声就这样陡然而起。
看到这种情况。
人群中那些奸猾如油的小吏们再不肯往前一步。
他们害怕一个不慎。
下一个倒下的或许就是自己。
告示栏倒下,前面一片空旷。
在漫天而起的欢呼声中。
李行周踩着脚下的新进士名录昂然向供奉着孔子木雕像的正屋走去。
请圣像,入皇城,朝天子!
他的身后,是一片黑压压高达数千人的乡贡生洪流……
其实,李行周心里还是有数的。
从他帮薛怀义写《大云经疏》,他就知道。
武后在为登基做准备。
其实,在历史上。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比如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
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比如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比如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
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