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系统一直在更新,想要获得最新版本只能通过美珍科技和电子工业学校软件班获取。
系统不是有漏洞,而是不断添加新的功能。
框架是陆泽早就设定好了,比原来的linux更完善。
原本想放到国外网络上,让大家集思广益,但是现在的条件不允许。
陆泽要控制核心版本,合并源代码时必须由陆泽作出最终决定。
软件班培训的第一批学生已经可以编写简单的应用了。谢成功的水平只要相当于初级程序员的水平。
在框架内填充代码只需要初级阶段就可以,所有的语法都已经学完了,剩下的就是经验累积。
计算机编程只是使用一门语言,真正重要的是业务代码,业务代码涉及各种学科的知识,数学,物理,化学等各种知识都要变成计算机的语言。
这需要不断地积累,三十年后的linux系统代码就达到了上亿行。而三十年后,大型公司每年生成的业务代码就超过了亿行。
给陆泽时间,他大脑中的代码全写出来花费一生也写不完,自动化编程是陆泽一直在编写的程序,可惜受制于硬件性能,需要真正的超级计算机才行。
因为智能编程,需要用到深度学习和自我学习,光是参数就能设计上千亿。
……
现在清江市电子工业学校的网络就是一个小型的因特网,各种功能陆泽都开发了简单版。
这些都使用了开源软件,有的在已经诞生,有的还没有,不过这都不重要,陆泽已经把它们都写出来,并开始实际使用了。
陆泽现在写程序很简单,只要有需求,他可以利用多种语言语法用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实现。
这一切都由于他计算机般的大脑,他的大脑复杂度远比超级计算机更复杂。
编程对他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不简单的是各种跨学科的知识,想要融合进程序中就需要不断学习。
比如数学中的各种公式和常数,光会编程是没有用的,还需要了解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
用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才能模拟现实世界。
工业软件之所以被一些国外企业垄断,就是因为他们深厚的积累。
等计算机人才足够时,陆泽将把盘古系统从美珍科技剥离出来,单独注册公司,专门管理与维护盘古系统。
可惜现在没有这么多的人,首届软件班的学生是他的第一批班底。
这一批中专学生他很满意。
从这学期开始,软件班的培训成果是突飞猛进的,在编程语言语法都学会的情况下,新增的业务代码量越来越多,也算没有白费陆泽的辛苦教学。
陆泽鼓励同学们自己动脑,创新开发各种实用的应用。
陆泽提前写了各种底层使用的算法,学生前期只要学会调用各种接口就行了,前期初级阶段不需要自己研究那些经典的算法实现。
那些涉及计算机原理的高级课程等以后有时间再逐步教他们,不过教材是有的,有愿意花额外时间学习的学生陆泽也没有阻止。
比如班上成绩最好的谢成功等人,他们的学习速度比一般同学快很多。陆泽也愿意多教一点东西给他们,学得越多,他越高兴。
除了为不懂技术的师生准备的网络百科编辑外,陆泽还带领学生开发了一些实用小应用,比如通讯录、字典等应用。
前期,陆泽主要都是在多造轮子和通用框架。这些东西是高度抽象的,以学生们目前的水平是无法做出来的,有些框架即使是国外那些计算机专家也还没有做出来。
有时候不是因为理论有问题,完全是硬件限制了想象力。
正是这些核心的东西,它决定了软件的最终高度。
有了超级计算机的服务器,所有的网络应用都做到了一人开发,全员使用。
由于单台计算机的性能限制,网络应用借助陆泽开发的超级计算集群更方便实用。
最典型的就是通讯录电话本,原本安装电话时送的厚厚的电话本,在同学们的接力下,短时间内就开发完成。现在再找电话的时候可是太方便了。
字典也是一样,新华字典、汉英词典都在陆续制作中。
教育学习类的应用是很实用的,也是老师喜闻乐见的应用。
为了提高创造积极****类的应用陆泽也没有限制,毕竟盘古系统中也是有扫雷游戏的。
有时候,游戏也是学习的动力之一。
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欲望,不管是3a大型游戏、高清视频技术都是为了满足更高的欲望发展而来的。
盘古系统一直在不断更新,更新的主力依然是陆泽,他一个人的更新量比所有的学生加起来还要多,软件班的学生目前只是辅助开发。
网络连通后,学校内任意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方便了。
即时通讯和电子邮件成了盘古系统中最常使用的应用。
如今全校电脑数量包括电教室在内,已经达到了100台。
随着美珍科技每年的投入,电脑会越来越多,电教室也会越来越多。
没有网络前,电脑的主要工作就是计算与文字排版等。联网之后带来的连锁反应让更多的应用得到发展,网络带来的好处更明显了。
熟练之后,办公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比手写要方便的多,也许一开始打字慢的人会不习惯,但是强大的功能可以忽略输入的不足。
陆泽特地在电教室利用幻灯片上了几节示范课,来展现通过计算机讲课的优点。
图文并茂是最大的优点,这样学生会记忆得更牢固。
但对教师的要求却高了,毕竟幻灯片的制作需要更多一点的计算机基础知识。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随着盘古系统慢慢普及,制作课件会越来越简单。
人人能编程在不久的未来将成为现实。